本报讯 (记者 贾淘文)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午夜新闻》栏目,以“湘绣新一代,奋斗青春就要‘秀’出来”为题,报道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刘兆坤、李静与湘绣的故事。
这两位同学在校期间苦练技法,具有扎实的湘绣基本功,毕业后就职于长沙市开福区沙坪乡湘绣小镇,继续着湘绣传承与创新的事业。采访中,刘兆坤对记者说:“从我不知道湘绣,到入职湘绣行业,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在这其中有失败、迷茫,但我相信自己会在湘绣行业里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李静则表示,自己接触湘绣以后,觉得湘绣的针法很神奇,深深地被湘绣所吸引。通过学习之后越来越觉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可以在湘绣中能够探索到中国文化的精神。
两位年轻传承人曾就读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在“双高”建设中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为湖南经济建设发展积蓄了人才力量。2019年,在教育部公布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列。
“我们学校是湖南省唯一的工艺美术类高校,开办刺绣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等22个专业,我们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围绕‘湘绣’‘湘瓷’‘湘雕’‘湘饰’‘湘竹’等独具湖南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做文章,培养工匠型人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鸿俊介绍,办学近50年来,学院培养了大量人民满意、政府认可、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据介绍,学校“双高”专业群为“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群,这也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为了使该专业发扬光大,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2017年,学校成立了“湘绣传承与创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去年7月,该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目前,该团队有2人获得“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有名师5人、大师7人、获国家级人才称号9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比超过60%,有共同的省级以上湘绣研究成果48项。近五年,学生作品有近1000件(套)被企业转化为产品,有5件入选全国美展。
“培养人才是第一要务。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打通人才培养全链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意型技术技能人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夏能权向记者介绍,2013年,学校就组建了全国首个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湘绣专业群,创新了“‘群’‘链’融合、三聚共荣”的建设模式,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技术和文化支撑。根据专业群与产业的共同需求,提出了“三聚力”的共享优质资源建设原则。聚力建设“互培、互聘”的教学团队,聚力建设“互需、互享”的教学资源,聚力建设“互管、互用”的教学基地。
湘绣、湘瓷、小郁竹艺、侗锦、花瑶挑花……这些都是湖南的优秀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20多年前这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发展一度步履维艰,有些非遗项目甚至濒临消亡。
为有效破解这一局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工艺美术类高校,主动回应产业发展需求,承担起使命任务。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和非遗保护研究管理中心,构建 “非遗进校园、技艺进专业、大师进课堂”的非遗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技艺传承、文化研究、创新研发、传播推广”五位一体的非遗传承创新模式,实施“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成体系保护传承湘绣、湘瓷、小郁竹艺、侗锦、花瑶挑花等国家级、省级湖湘特色非遗。
近年来,学校建成了7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开设了刺绣设计与工艺等5个非遗专业;主持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攻关项目“新湘绣技术与产品创新研究与开发”等非遗课题(项目)59项;出版《刺绣当随时代》《湖南传统工艺蓝皮书》(2020、2022)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湖南省卓越高职学院、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赛道上跑出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2022年“双高”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等”。
陈鸿俊表示,接下来的工作将进一步完善“双高”建设预算管理的奖惩机制,更好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效益,持续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攻克项目重点难点,固化项目建设成果,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通过国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