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本系统快捷方便的展现给读者,既保留了传统报纸的独特风格,极大的节省了印刷费用,更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传播范围可遍布全球。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637706
商务合作:010-67604888
本报讯 (记者 刘晓磊 □ 韦 鑫)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以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为目标,积极推进耕地恢复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把有限的耕地资源用于粮食生产,确保粮田良用,让每一寸耕地都能成为丰收的希望之源。
在陶邓镇三育社区复垦的田间地头,新栽种的甘蔗苗迎风摇曳,长势喜人。在陶邓镇黄满村、黄绿村,1000多亩农田经过恢复平整已经变成松软的地块,新翻耕的泥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兴宾区陶邓镇党委书记李英凯说:“这些农田以前都被用来种植桉树,通过大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群众积极配合,现在已经全部恢复达到耕种条件。我们将鼓励群众充分利用糖厂的惠农补贴政策,积极种植甘蔗,助力甜蜜事业。”今年,该镇创新耕地保护方法,巧用“绣花针”功夫,精准摸排,为每一寸可恢复耕地精心勾勒蓝图,量身定制复耕方案,现已成功让6000多亩耕地重换新颜。
党建引领,科学谋划固根基。由区四家班子领导挂点联系乡镇,分片区、分乡镇统筹推进耕地恢复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作用,组建“耕地守护先锋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耕地恢复宣传工作,引导群众树立耕地保护理念。同时,兴宾区详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耕地恢复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有力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工作。
因势利导,政策扶持兴蔗业。立足甘蔗产业发展优势,兴宾区充分发挥政策补贴的杠杆作用,用活激励“良方”,将耕地恢复与糖厂“退桉还蔗”惠农政策相结合,并全方位、多渠道进行政策补贴宣传,鼓励引导群众自发积极参与耕地保护行动,利用恢复耕地发展甘蔗产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优质蔗种等措施,提升甘蔗产量与质量,推动甜蜜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