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业界总第5899期 >2024-12-19编印

动力电池行业“淘汰赛”加剧 头部企业积极“出海”谋增量
刊发日期:2024-12-19 作者:  语音阅读:

  2024年接近尾声,在这一年,由于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不断下跌以及下游车企“价格战”向上传导,动力电池行业“内卷”持续升级,产能加速出清。

  前不久,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电池薄膜专委会发出倡议,从产销两端主动控量、顺势减量,不打“价格战”、不做份额之争。

  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也在寻求破局之道。近期,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轩高科”)先后宣布,在海外建设动力电池工厂。头部企业的布局也让市场看到了更为积极的信号。

  展望2025年,动力电池企业该如何告别低价竞争?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出海”寻求业务突破口,产能本地化成为破“内卷”的方式之一。

  12月13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两个投建项目为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均在海外,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为191.47亿元人民币。此举将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公司客户和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进程。

  12月11日,宁德时代也宣布,将在西班牙建设电池工厂,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0.38亿欧元,年产动力电池可达50GWh。

  整体来看,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步伐加快,与之相伴的是,动力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占率不断提高。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5%,达到约686.7GWh。其中,在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仍然占据六席。宁德时代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6.8%,龙头地位依旧稳固。

  “这不仅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反映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对记者表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产业链完整度上。“尤其是在产业链完整度上,我国拥有从原材料到电池制造再到回收利用的完整电池产业链,这为海外市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供应保障。”

  不过,动力电池厂商如何在海外进一步扎根,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滑和行业“内卷”,动力电池产业链“价格战”凶猛。

  据全球知名投行高盛集团预测,动力电池的平均价格已经从2022年153美元/kWh下降到2023年的149美元/kWh,预计到2024年底将降至111美元/kWh。

  动力电池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产业“淘汰赛”。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曾预测,动力电池企业到今年年底可能不会超过40家,明后年仍将是加速淘汰的阶段。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卜益力告诉记者,2025年行业“内卷”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其一,在电动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二,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正在加速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不仅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其三,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加剧,会带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从而提高行业整体效率和盈利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企业通过“出海”脱离单纯的产品出口模式,可以进一步建立全球化资源运作能力。

  “‘出海’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破局的关键。”卜益力表示,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扩张。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