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况】
11月24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报道了“羽绒骗局”一事,揭露了“以丝代绒”、标签吊牌造假等违法行为。报道称,市面上热销的羽绒制品存在虚假宣传、成分造假等情况。部分直播间出现了一些号称价格亲民且品质优良的羽绒被,可记者到江苏省南通市等地暗访这些电商公司,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发到消费者家中的羽绒被填充物并不是羽绒,而是“丝”,质检报告、羽绒充气标都是假的。直播间工作人员爆料称,这些羽绒被虽附带形形色色的吊牌与标签,但上面诸如“一等品”“90%白鹅绒”“蓬松度1000+”“信誉保证标志”“臻选 5A等级羽绒”等宣传语,全是子虚乌有,纯粹是欺骗消费者的虚假标识。这些伪劣羽绒制品无法过检,商家们都心知肚明,但在利益驱使下,他们选择违规售卖假羽绒被。商家透露这些不达标的假羽绒被除了被消费者买回家中,也会流向酒店、民宿等场所。
11月25日,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通报称,媒体报道涉及的羽绒被经营主体网销产品存在以“丝”代“绒”等情况,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属地公安部门连夜进行现场检查,针对相关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
该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数据分析显示,截至11月10日,该事件网络信息量达33万余条。舆情数据主要分布于客户端和短视频端,新闻报道及网络评论主要围绕“违法行为、江苏、以次充好、羽绒、南通、曝光”等关键词展开。
【媒体视角】
视角一: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了某些直播间羽绒制品以“丝”代“绒”的骗局,据报道,有博主透露,他们将“丝”填充到被子里以替代“绒”。如此一来,成品从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差异,手感也极为相近,是控制成本的核心手段。标明绒子含量的检测报告、羽绒充气标,也是他们成批采购来的,一套成本仅1元至2元。节目播出后,当地市场监管局迅速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相关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
视角二: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发布消费提示,从销售渠道、羽绒原材料价格参考、产品名称、产品吊牌细节、羽绒制品信誉保证标志查询方式等多个角度为消费者提供了行业信息和选购指南。“请广大消费者关注和信任行业‘主力军’,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障优质羽绒制品的供应。”
【网民观点】
@刘昊霖ANDY:请曝光品牌名和厂家名称。
@随便抛出一个美丽:惩罚力度还是不够,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人铤而走险。
@鑫慕欣:飞丝这种材质,第一次听说,如果质量可以填充衣服,你就直接标称飞丝。虽然保暖功能不如羽绒,但价格便宜,也不是没有市场的。何必要骗人?
@coco:我买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用钩针穿刺取绒检查绒子,好几年前就已经这么检查了,所以没踩过雷。
@不忘初心:现在的直播带货问题非常大,违法成本低,出了问题罚点钱然后继续卖,起不到根治的作用。必须下大力气整治,一次卖假货欺骗消费者则终身禁止进入直播行业。
@振发家纺:两三百块钱买条羽绒被,想想也不是真的,正常羽绒被起码要一两千。
【事件延伸】
央视曝光的一系列“羽绒骗局”,不仅揭示了羽绒市场的乱象,更触动了公众对于商品质量和市场诚信的深切关注。商家的这种行径,无疑是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极端漠视,更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严重破坏。
一些电商公司和直播平台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惜采用劣质填充物来替代真正的羽绒。他们利用消费者对羽绒制品知识的缺乏,以及追求价格优惠的心理,大肆销售这些劣质产品。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劣质羽绒制品的泛滥,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线上市场。一些不法商家甚至将这些产品销往酒店、民宿等场所,让更多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欺骗。这种行为的无耻和嚣张,已经突破了商业道德的底线,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以飞丝替代羽绒,本质上是以次充好,这种欺骗手段如果被放任,不仅会让上当受骗的消费者寒心,也会对行业和市场秩序造成破坏,那些正规的羽绒服厂家,就有可能被这些偷奸耍滑的“寄生虫”抢占市场,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面对这一乱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羽绒制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市场上的羽绒制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消费意识,不盲目追求价格优惠,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媒体和社交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直播电商等新型销售模式的监督和引导。对于存在虚假宣传、销售劣质产品等行为的主播和商家,应及时予以曝光和谴责,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二月 坤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