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5891期 >2024-12-09编印

中央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走进湖北丹江口
走出生态路 掘金“水经济”
刊发日期:2024-12-09 作者:  语音阅读:

屏幕截图_9-12-2024_93434_.jpeg

  □ 本报记者 贾淘文 文/摄

  “水”是湖北省丹江口市最大的资源优势,“中国水都”“中国好水”是丹江口市的金字招牌。多年来,该市向水而谋、以水定产、点水成金,成功吸引了一大批知名水企业投资,同时大力发展柑橘、茶叶、文旅等特色产业,全力构建以水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把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

  11月28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二十余名中央媒体青年编辑记者来到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丹江口市立足资源禀赋,持续以守水护水为基础,在统筹水生态治理的同时,有选择地培育新产业、打造新模式、释放新动能,形成具有丹江口特色的水生态、水空间、水经济全域发展新格局,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绘就出一幅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和谐画卷。

  水旅融合点亮“夜经济”

  好山好水出好景。夜幕下的水都花月夜文化街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水都花月夜文化街区于今年“五一”期间完成提档升级,推出了以《水都花月夜·北游三万里》为主题的大型沉浸式演出,深度挖掘明代小说《北游记》的精髓,以传统故事为文化主线,融合文艺展演、传统非遗、智能夜游、衍生文创、南水北调沿线各地美食等诸多元素,为广大游客带来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体验,不仅吸引了众多本地市民前来欣赏,更成为外地游客“夜游水都”的必选打卡地。

  据了解,丹江口市水旅融合效应逐步彰显,前三季度累计接待游客91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带动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5%、18%、12%以上。丹江口市位列2024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18位,水都花月夜文化街区入选全国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屏幕截图_9-12-2024_93453_.jpeg

  今年6月,大型观演游船“南水北调·均州号”正式开启首航。“均州号”长60米、宽14米,可容纳游客300多人。游客在登船后可以欣赏到全国首个以南水北调源头故事为主题的沉浸式话剧《梦回均州》,该剧以年轻女考古学家“若水”的视角,讲述她在充满“幻梦”的穿越中,追寻爷爷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过程中的故事,还原出当年数十万移民舍家为国、挥别故土、远赴他乡的历史实况。该剧在舞台设计和观众体验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采用可移动、可变形的舞台设计,结合多自由度威亚、360度自由行走平台等先进技术与高清P2级的LED屏幕、激光投影机等先进设备,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均州城之中,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夜游丹江”已成为拉动丹江口市文旅发展的新业态。随着“均州码头·水都花月夜”项目的不断完善,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文化旅游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进一步增强了丹江口市的文化魅力,提升了对游客的吸引力,直接推动地方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项目的收益大幅度提升,切实推动了丹江口市的文旅经济发展。

  生态好水成为“富民水”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境内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达1050平方公里,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堪称“世界最大的自来水厂”。多年来,丹江口市依托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先后引进农夫山泉、北冰洋汽水、华润怡宝、燕京啤酒等头部饮料企业在此投资建厂,成功打造“武当山水”“丹江贡水”等本地水品牌,生产饮用水、即饮茶、功能饮料、果汁等系列饮品。

  11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丹江口经济开发区水都工业园的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当山水”)生产车间实地走访。武当山水是丹江口市本地企业,2023年2月开建,10月投产,总投资3亿元,目前拥有4条现代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每月可生产1200万箱天然水,产品销往武汉、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城市。

  “武当山水的源水水温只有8℃至10℃,取自库区133.5米深层优质水源,水越深,温度就越低。源水通过高速管线引入工厂源水箱,要经过布袋滤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万级/千级/百级膜系统等6层过滤工艺,过滤直径从粗滤0.1微米,到纳滤0.001微米,再到反渗透0.0001微米。源水通过纳滤与渗透水融合调配进入成品水箱,整个过滤过程约半个小时,之后再经自动化吹瓶、灌装、喷码、封膜、贴标等一系列的程序后,一瓶瓶天然纯净、甘甜清爽的瓶装水正式下线、入库、装车发往各地。”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武当山水经检测PH值达7.5,属于天然弱碱性水。目前,已推出“武当山”“丹江贡水”两大品牌,产品涵盖礼品水、高档水、普通水、茶饮产品等品类。未来,6条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能可达100万吨,年产值预计10亿元。在瓶装水基础上,武当山水还将借力丹江口蜜橘、茶叶等优势资源,开发橘汁、太和茶等新产品,让丹江口的一泓“生态水”,真正变为“富民水”。

  数据显示,2023年,丹江口市水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产值达140亿元,占该市当年GDP总量的近一半。今年前三季度,丹江口市水经济相关产业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24.1亿元,实现税收6.5亿元,水经济产业集群被湖北省发改委纳入“2024年湖北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智慧橘园种出“致富树”

  日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2024年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录》,丹江口市绿色食品原料(武当蜜桔)标准化生产基地上榜。多年来,丹江口市以凉水河镇、习家店镇、均县镇等为核心建设区域,创建总面积为30万亩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对接生产企业24家,成功申报绿色食品品牌企业7家。该市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原料(武当蜜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重点开展品牌认证、龙头企业扶持、品牌培育等工作,对基地各级管理人员、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基地内所有农户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专项培训,并开展田间试验,指导实际生产,推动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发展。

  11月29日,记者跟随采访团队来到丹江口市凉水河镇的一处智慧橘园,虽然橘园的采收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但依旧可见橘树枝头上挂满沉甸甸、金黄色的武当蜜橘,堆积如山的柑橘正在由工人进行分拣,经过分类装箱后即将发往各地。记者了解到,今年这里的智慧橘树取得了质量与产量的“双丰收”,这得益于现代化的农业公司建立的“托管班”。

  凉水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凉水河镇是丹江口市柑橘第一镇,种植柑橘超8万亩,种植柑橘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逐渐增多,留守人口日趋老龄化,导致橘园管理粗放,减产减收、甚至荒废。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展开工作,寻求解决办法,引入了现代化农业科技公司对橘园进行统一管理。橘园托管后,剪枝、除草、施肥、除虫、采摘、销售等工作都由托管公司统一管理,每棵柑橘树每年能为橘农带来5元的托管金。橘树能‘生’钱,橘树主人既可以外出务工,也可以加入柑橘管护队,按时按季对橘园进行统一管护、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实现柑橘品质与橘农收入‘双提升’。”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柑橘是种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丹江口好山好水是柑橘生长的自然沃土,而科学的种植与管理技术则是提升柑橘质量与产量的重要保障。

  今年2月底,湖北省农科院的柑橘专家走进田间地头,现场对管护队的橘农进行技术培训。在专家指导下,柑橘管理员对橘园进行了春季修枝,并根据橘树品种、树龄大小、长势强弱、地形地势等因素进行科学管护。在专家指导下,橘园进行整地深翻,科学施肥,建立了无人机病虫害统防统治……一系列科学管护手段,有效降低了橘园的防治成本,大幅度提升了防治效果,确保了柑橘种植产业的持续发展。

  据悉,目前,丹江口市正在大力发展柑橘、茶叶、设施渔业等特色产业,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丹江口市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多家,可为柑橘产业提供托管及施肥、除草、打药等农技服务,助力农户增收、农业增效。该市与北京一轻进行合作,将原本1元钱的鲜果加工成9.9元的鲜榨橘汁饮料,增值近10倍,去年消化柑橘15万吨,橘农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智慧橘园,培育出的高品质武当贡柑,市场价值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今年,该市又通过开发茶多酚、茶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消化茶叶200吨,有效带动茶农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