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本系统快捷方便的展现给读者,既保留了传统报纸的独特风格,极大的节省了印刷费用,更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传播范围可遍布全球。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637706
商务合作:010-67604888
图为工人整理剥好的果皮。
一两陈皮一两金,十年陈皮赛黄金。微风拂那良,处处陈皮香。
进入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迎来了大红柑丰收季。走进那良镇那楼村的大红柑生产基地,清新的柑香气扑鼻而来。村民们忙碌地穿梭于果树之间,他们手持剪刀,将一颗颗饱满的大红柑采摘下来,运回加工厂进行加工。
记者走进大红柑加工厂,繁忙的工作场景映入眼帘。洗果、剥皮、晾烘……工人们分工明确,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确保了产品质量。“目前,我们每天用工200多人,基本都是周边村屯的村民,他们在农闲时节到这里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兼顾家庭。”加工厂负责人黄定聪介绍。
“我在大红柑加工厂工作了约1年,月收入3000元左右。”村民何锦霞说。
在政策和科技的双加持下,当地大红柑陈皮加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年,加工厂引进了新型除湿型烘干设备,大大减少了陈皮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虫蛀、发霉等问题,使大红柑陈皮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自然陈化,提升了陈皮的质量和价值。”黄定聪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眼下正是防城区那良镇大红柑的丰收季。该基地种植大红柑300余亩,预计今年产量100万公斤、产值约800万元,年产量比往年翻了一倍。制作好的陈皮主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
目前,防城区扶隆镇、那梭镇、华石镇等6个乡镇都种植大红柑,种植面积2.64万亩,其中,今年新增种植面积6871亩。据介绍,该区将继续延伸大红柑产业链,不断提升大红柑陈皮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优质化、特色化、链条化的发展路径,以及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做好现代农业文章,有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