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傲提示,“先用后付”可能会带来信息安全风险。使用“先用后付”服务时,消费者往往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信用卡等,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可能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同时,消费者可能会面临商品质量风险。一些不法商家会利用“先用后付”模式设置陷阱,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例如在商品描述中故意隐瞒或模糊关键信息,导致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发现与预期不符。
那么,如何避免“先用后付”服务存在的法律风险呢?刘傲建议,平台在推广“先用后付”功能时,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在开通前,平台应给予清晰明了的提示,让用户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潜在风险。同时,平台还应设置简单易行的关闭路径,避免消费者因复杂的步骤而放弃取消;消费者在使用“先用后付”服务之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相关的服务协议和条款。
在注册或使用“先用后付”服务时,不提供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只提供完成交易所需的最低限度信息。一旦消费者未能按时支付货款,将会面临利息和滞纳金的处罚,还可能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因此消费者应谨慎设置支付方式。
“总的来说,‘先用后付’服务在提供便利之余存在着法律风险,消费者在使用该服务时要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也需要监管部门、商家以及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公平、透明、诚信的市场环境。”刘傲说。 (宗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