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阴坚持“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统筹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让“母亲河”焕发新的活力。
江阴在产业转型中注重绿色发展,通过创新制度,聚焦沿江区域产业升级,修订《江阴市排污总量指标管理办法(试行)》,优化指标管理,完善经济奖惩机制,加强总量指标储备,化解总量资源瓶颈,全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江阴印染行业“智造集聚”全面提速,全市202家印染企业中,126家意向入园,101家签订入园协议,71家明确关停意向,推动产业向绿色、集约、高效方向发展。同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百亿百项”工程,围绕长江大保护及太湖治理,加速推进35个治太工程实施。近期,无锡市首家箱体式工业污水处理厂在江阴高新区建成,相较于传统工业污水处理厂,其更加集约化、节约土地,为江阴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赋能。
因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阴已成为全国试点城市之一。今年8月,丽天码头工业油脂加工项目正式开工,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实施“自改”,成为工改路上“政府搭台、市场导演、企业主唱”的生动范例,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该市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为有效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江阴市落实《江阴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统筹推进长江沿江湿地带建设和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持续开展“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引来了长江江豚的多次到访,今年以来,已观测到5批次的江豚在长江江阴段逐浪嬉戏,展现出长江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
在水环境方面,该市制定通江及入湖河道水质提升“1+10”行动方案,完善9条主要入江河道“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扎实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和农业面源、船舶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涉磷”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江阴水环境的综合治理,确保水质持续改善。同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和效率双控,大力推动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全过程节水;全面强化地下水和水源地保护,完成建设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2个应急备用水源地,全力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利用。
为从源头治理面源污染,江阴制定《江阴市农田退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国省考断面周边农田开展农田退水治理;建成投用无锡首个养殖尾水智能监测小屋,实现水质监测自动化,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同时大力推进226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和48个小区改造任务,落实排水管网长效养护,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有序推动全市排水户规范整治。此外,该市还利用“江盾平台”和“测管治”一体化智慧中心,打造“空地一体、水陆联动”的智能防控体系,切实守牢长江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江阴市正以“禁与放、治与建、进与退”的生动实践,描绘出一幅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滨江城市美丽画卷。
(徐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