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讲解员展示济南兔子王。
□ 本报记者 解 磊 文/摄
龙山黑陶、黄河彩陶、泉水扎染、济南兔子王、掐丝珐琅……走进山东省济南市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仿佛打开了千年泉城的文化宝藏,来到了一座济南非遗文化传承的博物馆。
“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不但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地处城市中心的传统工艺工作站。”9月19日下午,工作站讲解员向参加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的中央媒体青年编辑记者们介绍,工作站内分区域陈列着21类非遗项目,分别划分为制陶工艺区、织绣工艺区、木作工艺区、雕塑工艺区、摹拓工艺区、绘画工艺区、雕塑工艺区,各个工艺区风格迥异,通过不同设计布展,体现不同非遗作品的独特韵味。
走出工作站,便来到了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展现济南皮影、泉水扎染、掐丝珐琅、髹漆技艺、鲁绣5个非遗项目的思敏街非遗大师工坊,将济南民俗文化发展史融入老济南独特民居四合院的大宾第民俗博物馆,汇聚非遗、文创、民俗等近30个特色摊位的文化市集,与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共同构筑了活色生香的文化风景。
山东省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济南古城核心区域,因北宋文学家曾巩任齐州太守时在此修筑百花堤、百花台而得名。泉城72名泉中的珍珠泉、芙蓉泉等多处名泉泉水汇聚于此形成百花洲,其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是2022年开始的济南古城保护提升工作的重点工程。
据介绍,近年来,百花洲为济南皮影戏等非遗项目搭建了工作室和演出空间,形成了“政府搭台,传承人唱戏”的非遗传播推广方式。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百花洲开设了非遗市集,为大漆、扎染、拓印、鲁绣等非遗项目提供了展示机会,也进一步增强了济南非遗保护传承的氛围。
“我们重点打造了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百花戏楼公共美学空间、济南百花洲民俗博物馆三大主要公益场馆,供游人探访并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两街四院落’布局,引入思敏街作为非遗工坊街区、后宰门街作为文旅休闲街区,以及精品书店、百花潮饮、百花文创、百花市集等主力业态。”济南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百花洲,非遗和商业化运营完美融合,传统非遗工艺在这里“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