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5805期 >2024-07-31编印

饮料分级标识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刊发日期:2024-07-31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 三 石


最近,不少上海消费者在购买奶茶、咖啡等饮品时发现了一个新鲜事——部分饮品介绍页面上新增了“营养选择ABCD”字样的标签。相应等级字母放大显示,用以提醒消费者饮品的营养情况。这是因为前不久,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市开始试行,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为帮助大众选购健康食品,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其中包括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这是我国首次推出饮料营养分级标识。

目前,食品、饮品的信息披露分为传统营养标签、信息型FOP、评级型FOP、阈值型FOP。按照上述排列,信息密度越低,理解难度越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有国家和地区对于食品的评级标准均有不同。例如英国的FOP标识中,就要求标出脂肪、饱和脂肪、盐和糖含量的高低,而新加坡则要求标出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信息。美国使用的则是阈值型FOP,FOP标识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绿色标志,表示食物符合营养标准;另一部分说明每份食物的能量和食品的份数。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现行的FOP标识并不存在绝对的完美,都是在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理解程度难易之间做选择,且大部分地区都是根据本国人的饮食和诱发次健康物质的比例做出的考量。

2021年9月,国家卫健委对外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中,把糖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列为强制性标识项目。但对于全国性的强制FOP标识,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意见稿和规则出台。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统一的FOP标识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工作。

但总体来说,对饮料进行分级标识是可取的,其积极的社会价值将随着试点推广逐渐显现出来。站在行业和市场角度看,采用分级标识短期内会推高企业成本,影响销售,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且此举还可以防止部分企业夸大宣传,进行诱导式营销。业内普遍认为,在相关部门引导下,加之上海试点形成示范效应,饮料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升级迭代,走上更健康、更良性的发展之路。

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分级的初衷是为了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饮料的营养价值,做出更健康的选择。但分级标识不是万能的,消费者要保持身体健康,不能完全依赖它。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要理性看待分级,避免盲目跟风。除参考分级标识外,消费者还可学习阅读食品营养标签和配料表,选择适合自身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