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 元)近年来,由于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及相应的监管缺失,蝇香产品遍布国内各大城市,从线上线下多个渠道涌向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保守估计蝇香类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在此背景下,去年,本报记者在北京、山东等地实地调研并刊发多篇相关稿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日,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反馈,“现在回看,报道在促进家卫杀虫行业有序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成效。”
据协会介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在报道刊发后针对蝇香产销问题开展多次行政检查,对违法生产企业及销售网点依法作出处罚,促使部分生产厂家转型与合规化。数据显示,2024年初至今,蝇香主要原料氯烯炔菊酯的使用量同比2023年减少近50%。
协会告诉记者,“山东地区蝇香产品从之前店店有、品种齐,到现在整体违法制售蝇香产品明显减少,不良趋势得到抑制。客观上讲,目前市场上仍存在蝇香产品,但整体标识明确规范,没有出现与‘蝇’相关的文案或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两次报道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山东当地,在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违法蝇香减少趋势也十分明显,部分消费者认识到了使用蝇香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部分门店主动拒绝销售违法蝇香产品。
“虽然违法蝇香产品有减少的趋势,但在全国范围内,违法制售蝇香产品现象仍然严重,目前出现了违法蝇香生产地点转移,如由广东转移到福建、河北、湖南等地区,社会各方仍需在政策建议、市场监管、舆论监督等方面多点发力,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协会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