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晓磊 □ 何文武 覃倩静)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昌平乡赛仁村立足市场需求和本地特色,坚持以特色产业、健康农业和生态经济为发展思路,把引进猪肚菇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创新经营模式的重要载体,实现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和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赛仁村村集体猪肚菇栽培基地,只见菌菇培养厂房内,一排排菌筒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鲜嫩肥厚的灰色菌体在菌包顶部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绽放;恒温养菌库房内,管理员在一排排菌包架旁忙碌穿梭,采收着长大成熟的猪肚菇。
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猪肚菇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清脆、猪肚般滑腻的口感,因而被称为“猪肚菇”。猪肚菇从培育到成熟采摘的周期大约需要3个月,成熟后一袋培植土每隔20天左右便可以收获一次,目前市场价格较稳定,效益良好。
据了解,赛仁村村集体猪肚菇栽培基地是由赛仁村与石丽村、昌平社区以“抱团发展”方式,整合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9万元共同建设而成,发展食用菌猪肚菇的种植与初加工。基地还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研究院密切合作,采用“热科院指导+村集体运作+企业收购及自身售卖”的发展模式,充分带动村集体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基地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由赛仁村负责,促进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持续稳定“双增收”。2023年,赛仁村村集体猪肚菇栽培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