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论坛总第5731期 >2024-04-12编印

给饮料“分级” 让“营养选择”更清晰
刊发日期:2024-04-12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风行,一些商家将“0糖”“0卡”“0脂肪”等概念作为饮料的卖点。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准确了解这些信息呢?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启动“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指导居民如何选择健康食品,其中就包括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

饮料分级 值得鼓励

饮料分级标识并不是新鲜事物,新加坡2022年起实施《食品条例(第2号修正案)》,将零售市场上的预包装饮料根据含糖量和饱和脂肪量的高低分为A、B、C、D四个级别。上海试点饮料分级,在国内尚属首次,与新加坡相比,在思路上有所借鉴,在标准与限制方面则有所差别。

毋庸讳言,我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庞大、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少油”“少盐”“少糖”等关键词在外卖平台的日均搜索频次,较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尤其是“少糖”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901%。在一些社交平台,关键词“控糖”的相关文章超过101万篇。

营养分级让消费判断更直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吸引客源,不少商家纷纷将“无糖”“低糖”“0卡”作为卖点。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上,有的商家对饮料中的营养成分标注并不清晰,而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也无法弄清楚所谓的“无糖”“低糖”“0卡”等是什么意思、是否属实。

此次上海的试点,是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成分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的。分级制,无疑更直观,就是根据科学的人体需要,将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转换为公众看得懂的语言,有利于消费者进一步了解饮料成分,从而更直接地作出消费判断。分级制还有助于推动企业从单纯追求口感和堆砌营养成分的开发思路中解放出来,转而生产更健康更绿色的饮料产品。

营养健康指导事关全民健康

众所周知,饮料中含有很多营养成分,其中糖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曾建议,居民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基于此,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无疑意义非凡,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辨识各类饮料,避开“雷区”,于饮料市场健康规范发展而言,也是一份相当有价值的“指导方案”。

营养健康指导事关全民健康,事关“健康中国”建设。推动该项目落地实施,需久久为功,更需各方形成合力。当然,无论从何种角度,此次分级试点都可谓一次有益的尝试,有助于落实科学膳食目标,不断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

有观点认为,近年来,“0糖”“0卡”饮料流行,但是否真的健康,还得消费者亲自“拿着放大镜”,细细研究配料表。现在,上海提出给饮料“分级”,让营养成分的标注更清晰,也让消费者在挑选适合自己的饮料时更便捷,是充分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的有益尝试。不过,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其积极意义或许不仅限于此,还在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促进饮料行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更多作用。     (中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