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新闻总第5706期 >2024-03-07编印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助力乳业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24-03-07 作者:  语音阅读:

4.jpg

□ 本报记者 暴梦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围绕“推动发展乳制品深加工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与标法体系”“建立乳原料收储机制”“乳制品营养强化”“加强学生营养干预”等主题提出五项建议,为加快培育乳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国民营养健康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与标法体系协同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推进乳制品行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与标法体系协同发展,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乳制品行业面临的重要命题。

“创新对于乳企来说,就是第一生产力。具有创新力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更要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史玉东指出,当前我国推动乳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新技术、新工艺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不足,创新产品发展不足,高附加值乳源产品加工不足,现有标法体系与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不协同等。

对此,史玉东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畅通乳制品行业创新发展路径,引导行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全面推进乳业技术革新。一方面,要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探索符合中国乳业国情的乳成份开发研究体系,例如引导行业重点发展乳清脱盐制备技术和乳糖提纯制备技术,重点研究乳铁蛋白等乳源功能成分产业化技术与实现路径;另一方面,要鼓励重点龙头企业聚焦深加工领域,加强新产品研发,创新打造食药物质的乳制品、适合国人口味的奶酪等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此外,史玉东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在坚持“四个最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引领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标准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完善支持乳源深加工的标准体系,制定食药物质原料的使用指南等,全面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

建立乳原料收储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乳业作为典型的“粮头食尾”全链条行业,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不均衡、消费季节性突出、奶业生产成本高、牧场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周期性供需失衡明显,为奶产业链稳定发展带来持续挑战。”史玉东说,“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难以保障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推动出台一些稳定市场供需平衡和市场秩序的措施。”

他表示,可以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的“储存补贴”“利润保险、收储捐赠”等方式调节供需,建立乳原料收储机制,通过“企业+政府”共同收储,企业侧利用现有设备和厂房喷粉、收储、销售,政府侧则依托龙头乳企进行商业收储,并在喷粉费用、存储费用、资金利息等方面给予收储企业一定补贴。

强化乳品营养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增强自身营养健康认知大幅提升,对营养健康有强烈诉求,但从整体来看,国民在膳食营养健康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国人膳食结构不平衡、奶类制品摄入不足、重点人群健康问题、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共存等情形依旧存在,”史玉东说,“乳品是重要的食品品类和良好的营养载体,应顺应国民营养需求变化趋势,推动乳制品营养强化发展。”

作为一名来自乳业研发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史玉东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文件,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学生奶相关团体标准修订,从标准和理念上推进大众食物强化工作,助力守护全民健康。

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过度肥胖、慢性病低龄化和视力下降等营养健康问题,史玉东建议将学生营养具体要求纳入法治体系、建立校园营养保障考核体系,加大基层宣介推广力度的同时,推进乳业研学项目建设,为青少年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