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聚焦总第5682期 >2024-01-26编印

探寻非遗脉络 铸牢民族魂魄
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民族器乐发展委员会在广西开展调研工作
刊发日期:2024-01-26 作者:  语音阅读:

4-1.jpg

4-2.jpg

本报讯 (记者 贾淘文) 近日,按照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五年工作规划,以寻根溯源广西壮族啵咧、芦笙为契机,由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民族器乐发展委员会会长吴景馨带队的考察组一行五人,远赴祖国最南端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民族器乐现状的调研、考察、研讨工作。

在广西考察期间,考察组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这里是壮族乐器天琴的故乡,也是民族乐器啵咧的故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聚集区,当地芦笙独有特色。吴景馨一行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与听音品声,感受到了当地民族器乐产业未来发展整体提升和打造时代品牌的迫切性。如何与当地民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广泛开展文化交流等内容,将成为民族器乐发展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考察中,吴景馨一行深入村寨,与从事民族乐器制作与民乐演奏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度交流。秉承“非遗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考察组实地走访了广西非遗小学及特色小学。吴景馨感受颇深地说:“此次调研活动是一次民乐的寻根之旅。我从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薪火相传、笙声不息的希望,从民族文化与民族器乐传承人身上,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力量。”

吴景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以来研发出众多中国民族乐器,切实推动了中国民族乐器产业的发展。以文化滋养而代代相传的家风品德,也为百年宏音斋中华国乐品牌赢得了“文化瑰宝”的美誉。

为了更有效地交流推动民族器乐发展,让古老的民族乐器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更加熠熠生辉,吴景馨一行专门携带了二十余支宏音斋创新研发的彩虹啵咧。该乐器材质新颖、色彩丰富艳丽,音色纯正优美,音准达到极致,给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孩子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也为啵咧这件扎根在广西壮族地区的乐器,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笙与芦笙,唢呐与啵咧优美的乐声,在汉族、壮族、苗族等多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交融中回响,中民协民族器乐发展委员会以实际行动,为行业的发展交出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