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5655期 >2023-12-19编印

“冰雪经济” 释放消费新动能
刊发日期:2023-12-19 作者:  语音阅读:

000.jpg

111.jpg

又一个冰雪季来临。近日,各大滑雪场陆续开板迎客,冰雪运动热度不断攀升。同时,各地不断拓展“体育+文旅+消费”的“冰雪经济”链条,“冰雪经济”持续升温。

滑雪之旅开启

“一起去滑雪吗?”“一起去滑冰吗?”无论冬夏,无论在大江南北,这已成为人群中的时尚邀约。连日来,新疆、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的滑雪场纷纷迎来大批滑雪游客。业内预计,在2023—2024雪季,国内滑雪游市场将迎来强劲复苏。

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滑雪小镇内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们身着帅气的雪服,脚踏雪板,在雪道上疾驰而下,享受着冰雪世界的风驰电掣。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之一,张家口近年来成为最热门的滑雪目的地之一。今年12月,因周末往返北京和崇礼之间的高铁一票难求,铁路部门为此专门增开了滑雪游列车班次。张家口宁远机场也增开了数趟往返此地与南方城市的滑雪游航班。

每到周末,崇礼区大大小小的酒店预订火热,不少地理位置临近雪场的酒店经常满房,滑雪者需要提前数日甚至数周预订。当地富龙滑雪场据实时业务咨询量和预订量估算,本雪季接待滑雪客人的总人次将有望超过60万,加上不滑雪的游客,总接待量有望突破120万人次。

崇礼富龙滑雪场副总经理邹中桥说,为给游客更好的冰雪运动体验,雪场在服务细节方面下足功夫。“同一条雪道,我们刻意造出软硬程度不一样的雪,为游客提供差异化滑雪体验。我们还在常规雪道外设置了滑雪地形公园、追逐道、竞技雪道等多样性雪道,丰富滑雪趣味。”

不光崇礼,冬奥会的“冬”风普遍吹“热”了冰天雪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从10月1日开板以来,已累计吸引滑雪爱好者超10万人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的滑雪场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增置了体验活动,吸引了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

“冰雪经济”升温

北京冬奥会后,以滑雪为代表的冰雪运动热度飙升。冬季旅游项目中,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包含滑雪项目等体验性更强的旅行方式。有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至2024年雪季是后冬奥时代的第一个完整雪季,国内滑雪市场将迎来强劲复苏。

中国冰雪运动的赛事与产业正在形成共赢生态。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葛军此前介绍,在北京冬奥会之后,北京市冰雪产业继续蓬勃发展,累计开展线上线下赛事活动9000余项次,参与人次达到1000多万,冰雪产业的“冷资源”正转化为“热经济”。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进入了更加稳定、更可持续性的发展阶段。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将达到5万亿元,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

随着大众对冰雪项目的热情高涨,冰雪“文体旅”融合消费呈现火热态势。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说,各地涌现出“冰雪+健康”“冰雪+时尚”“冰雪+科技”“冰雪+美食”“冰雪+住宿”等一系列“冰雪+”产品,冰雪旅游正处在趋势性爆发前夜。

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秘书长宋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冰雪旅游已经成为火爆的旅游项目。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雪天旅游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首先,近年来,冰雪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冰雪旅游持续升温,项目建设和规模持续扩大;其次,国家政策对冰雪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各级政府在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加大了对冰雪旅游行业的支持;再者,冰雪旅游行业呈现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特点,一些优质的雪场、服务商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向好发展。还有,旅游出行业态深入融合冰雪旅游体验及发展,雪地摩托、旅游租赁、自驾游都已经成为冰雪旅游市场的重要参与方和推动者。‘冰雪+’产品作为特色文体旅项目积极刺激着国民旅游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效地推动经济可持续创新发展。”        (综 合)

链 接

冰雪“智造”热起来

由于冰雪文旅、体育等服务业外延,新兴的冰雪装备制造业应运而生,一些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找到了新增长点。冰雪消费火热,也带动国内企业在创意设计、品牌开发上下功夫,从原本位于国际产业链下层的代理型分销和代工型生产,升级为利润更丰厚的原创品牌运营。

2023年开年以来,位于洛阳的一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滑雪机、旱雪公园制造企业的负责人王华钦,就忙碌奔走在各个安装工地和世界各地的体育装备展会现场。令他深感骄傲的是,公司已将自研设备卖到了欧美、俄罗斯等冰雪运动先发地区。“甚至还有非洲加纳、南非等国的客户在和我们接触。”

令人意外的是,在建立滑雪产品线“Snow Monkey”之前,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采煤装备制造。

“在2012年我接触到单板滑雪,发现我们公司运用的采煤传送带减震材料,其实可以移植到单板固定器上,与国际同类产品比起来物美价廉。这算是我们公司与滑雪的结缘。”

“后来,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我接触到一些室内旱雪项目,而我们恰好有材料、机械设计的研发攻关能力,历时五年,终于‘磨剑’成功。”王华钦介绍。

在这家公司的研发实验室,记者还看到有滑雪护具材料、雪蜡等产品在开发。厂区的后院里,一个专供U型场地技巧训练的旱雪设施正在测试。“我们自研的产品能够把国际卖家的价格打下去,但是性能会提升。”

在北京,滑雪用品零售商冷山公司已不满足于对国外品牌简单的代理、分销。从近几个雪季开始,这家公司从多个方向往产业链的上游攀爬。

“一方面,我们更加深度地介入到国外品牌的设计、生产上,因为现在中国的滑雪市场壮大起来了,我们就能摸到这些过去碰不到的上游环节,和他们合作开发更加适合中国人需求的产品。”冷山公司的负责人赖刚介绍说。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公司内部大搞创新孵化,不管是服饰、护具,有的员工有创意、设计能力,有的员工擅长整合供应链,有的则在品牌运营上有经验,我们就鼓励他们组成小团队,最近我们内部已诞生了好几个原创品牌。”(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