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空气来临,多地气温持续走低。即时配送订单猛增,取暖类电器、保暖服饰销量激增,火锅、热饮的需求持续升温……在消费市场,这股冷空气吹热了“暖经济”,带动衣食住行等行业的冬季产品迎来消费旺季。
□ 本报综合整理
整体备货量、补货频次增加
即时配送订单猛增
12月13日上午11时左右,北京迎来强降雪,叮咚买菜通州梨园站的站长詹建和员工们却无心欣赏雪景,为了处理蜂拥而至的订单,他们忙得脚不沾地。据介绍,该站点比平时增加了7位员工,5位负责配送、2位分拣打包,每个配送小哥预计每天送100单左右。早高峰订单量大,詹建为此还提前准备了一辆三轮车,每趟能多送20多单,既提升了送货效率,还能防滑。
为了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从业者也设法在寒冷天气中摸索作业经验。闪送员胡师傅一大早就送了3个订单,对于一些对保鲜有要求的食品以及在过冷温度下容易产生不稳定状况的电子设备等物品,他都会提前装入闪送的保温箱中。
“有不少订单是前一天晚上下单的。第二天我们一上班就开始接单配送,尽量让配送员到店就能取走。”据正大优鲜国美第一城店店长介绍,这几天门店的线上订单量涨幅很大,单是京东到家渠道订单量就翻了不止3倍。
根据京东到家统计,本轮寒潮降雪天气以来,北京市民需求量最大的是蔬菜、鸡蛋、肉类、粮油米面,其需求环比上周增长均超过了20%。其中,羊肉需求增幅引领肉类,消费量增长了120%。
北京居民爱在下雪天吃涮羊肉,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生鲜电商火锅品类的消费热度。据了解,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备货量增加了2.5—3倍,叮咚大满贯羊蝎子火锅、猪肚鸡火锅及酸菜白肉火锅等有料锅底较为畅销。由于12月14日北京也是降雪天气,用户单次购买的商品数量也在增加。据詹建透露,目前站点的客单价已经超过了100元,上涨超过30%。
在供给端和履约端,电商企业均进行了充分准备。京东到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沃尔玛、永辉、正大优鲜在内的超市、便利店,已增加整体备货量和补货频次。北京通州果蔬仓目前也在积极备货中,该仓库负责叮咚买菜北京区域的果蔬包装预处理工作,产能相较于平时增加50%,日均增加40余名员工保障生产。
热饮销售量持续走高
暖胃暖心成餐饮消费热点
随着寒潮的袭来,入冬后,不少网友都热衷于分享“入冬第一顿火锅”,不管是川渝火锅还是铜锅涮肉,这一入冬的“仪式感”带动火锅店生意持续走旺。
据红餐品牌研究院与聚慧餐调发布的《火锅品类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火锅相关企业数量达到了41.6万家,同比上涨了10.3%,火锅头部企业如海底捞等扭亏为盈;同时也有一批新势力火锅品牌崛起,火锅赛道的竞争愈演愈烈。
除了线下门店,在家点火锅外卖也随着冷空气的到来而不断升温。在各个外卖平台,搜索“火锅”后出现的火锅食材、器具一应俱全。相较于线下店,火锅外卖的价格更低,因此成为不少消费者冬天里的餐饮选择。此外,火锅底料、电煮锅、小火锅等也进入了消费者的购物车。
与火锅相同,“冬季的第一杯奶茶”同样能为年轻人带来“仪式感”。“入冬后喝什么”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社交软件热门榜单,享受5G冲浪的年轻人纷纷晒出手中的冬季热饮。
记者了解后得知,入冬以来,消费者对热饮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喜茶相关数据显示,寒潮预警发布后的三天内热饮销量同比增幅达40%,在北部、中东部等大幅度降温区域,喜茶门店热饮销量环比增幅最高近160%。
茶百道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11月开始,冰饮果茶的需求量就有所减少,奶茶类热饮相对增多,近期新上市的红气桂枣奶茶、洛神山楂莓等冬季新品销量逐渐上升。
除了各大奶茶店推出新品外,库迪咖啡、COSTA等咖啡品牌也都适时推出了燕麦拿铁等产品吸引消费者。记者注意到,库迪咖啡的菜单上,仅当季新品就多达五款,且都是冷热可选产品。
此外,便利店也开启了热饮销售“大战”。过去,饮料在冬季的销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损失,暖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便利店的醒目位置。暖柜内,无论是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巨头品牌,还是农夫山泉这样的本土品牌,都推出了热饮产品。
“冷”商机催生“暖”产品
低成本“取暖神器”热销
寒潮影响下,作为有着鲜明季节属性的品类,取暖产品市场开始升温。
一方面,入冬后,骤然而来的寒潮使保暖服饰成为线上消费爆款,销量喜人。今年,九江羽绒服产业带商家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45%,沧州棉服产业带商家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76%,廊坊家居服产业带商家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7%。
“最近订单多到缝纫机都踩坏了十多台。”山东淄川服装城金鑫鱼服饰商行负责人董维明没想到,突如其来的寒潮让公司30万件花棉袄库存被一扫而空,很多消费者把军大衣、花棉袄当成羽绒服平替来消费。“就在几天前,一位来自潍坊的主播,在1688平台下单的当天,直接雇人开来两辆九米六的大挂车,停在工厂门口‘抢货’。”董维明说道。
另一方面,低成本的“取暖神器”受到消费者喜爱。
12月7日,记者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家电专区看到,前来咨询购买取暖设备的消费者络绎不绝。一家店铺老板告诉记者:“今年,办公室取暖器成了热销爆款,除了传统的电热暖气、暖风机、‘小太阳’外,一些加热桌垫、自带加热功能的小茶几,甚至是发热鞋垫等,都成了大家的‘心头好’。”价格方面,记者看到,普通的取暖小电器都在百元以内。根据产品种类、体积大小、辐射面积以及智能化的不同,也有几百元到几千元价格不等的产品。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部分消费者对于取暖小电器的看法。“取暖小电器主要还是用在办公室多一些,办公室的暖气相比来说差一些,更能用得上这些取暖设备。由于办公室是公共场所,所以我选择购买的时候除了看价格和功能外,安全性也必须要考虑。”有消费者说。
除了取暖小电器外,一些家用类型的取暖小设备也同样销售火爆,同时消费者也更注重发热效果、耗电程度。在某电商平台,记者在取暖设备榜单上看到,地暖垫、烤火箱、电热毯、电油汀、加热踢脚线成为热销爆款,而消费者咨询最多的问题则是:是否省电?“冬季的取暖设备就和夏季的空调一样重要,许多人在选购空调的时候对各种参数性能了如指掌,却忽略了选购取暖设备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导致花了冤枉钱。其实,在家里一样可以做到低成本取暖。”消费者赵女士说道。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以“石墨烯”为主要材料的发热设备。记者咨询了某电器品牌销售人员,对方告诉记者:“我们注意到,最早的电热器使用的是发热管在短时间内远红外发热的原理,而目前比较火的石墨烯远红外技术,电热转化率高、发热更加均衡。”此外,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否节能省电是消费者比较重视的卖点,“一般的电器生产厂家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生产设备的时候加入了智能恒温芯片,当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取暖器就会停止加热,达到节能效果。”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表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消费能力影响民众的消费。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民众消费观念不断升级,众多商家紧跟消费需求,抓住“冷”商机,将“暖”产品带入民众生活,也让“冷季消费产品”在冬日里持续升温。
堆雪人、设置艺术灯光
北京商业灵活应对大雪
大雪为商业增添了氛围感,也考验着企业的应变能力。12月13日,记者走访北京各大商圈看到,多家商场铲雪的同时,还将雪做成了装饰,保障消费者安全逛街,也营造了应季的消费氛围。针对大雪天气的低温、地面湿滑等问题,北京各大购物中心更是在后勤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推出了多种应急方案,保障场内供暖、督促商户加大备货量,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大雪期间,北京商业项目通过堆雪人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商业氛围,雪人成为商业项目的亮点。位于王府中環的西区草堂,工作人员将积雪堆成了雪人,与旁边的冰场相得益彰。与此同时,商城一层中庭打造了艺术装置,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拍照打卡,场内的品牌也将冬季新款摆在橱窗,配合冰雪装饰营造浓厚的冬季氛围;北京清河万象汇、西三旗万象汇则在户外广场及中庭放置了灯光艺术装置。
位于门头沟区的檀谷慢闪公园“变身”为冰雪乐园,记者看到,一些店铺门口堆放着形象各异的雪人,配合雪景做了诸多装饰。据介绍,檀谷慢闪公园将打造300平方米冰场、超大雪滑梯,超级植物幸运鹅艺术展也将同步上线,营造冬日氛围。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表示,应景的布置有利于吸引消费者,通过冰雪相关的装置与雪天天气搭配,使得场内氛围十分和谐,为消费者制造到场的理由。
冬日装扮为商场引流,充分的保障也使得商场能够正常运营。记者从西单大悦城了解到,目前,为保障消费者安全,西单大悦城已加强巡查,安排人员清扫四周人行主干道的冰雪,做好融雪剂、扫雪铲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并预防高空坠落冰锥等情况。
在商业方面,西单大悦城工作人员表示,自上周降温以来,西单大悦城及场内各零售、餐饮品牌均提升相应产品储备,零售类品牌相关商品供应占比从30%提升至50%、餐饮类商户相关原料配备提升20%。为应对市场旺盛需求,商场服务台还将提供伞具一周内免租供应服务。
中粮·祥云小镇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商圈正常运营秩序与顾客出行安全,商圈内各餐饮商户及fudi会员超市采购方已提前做好配送预案,保证暴雪天气发生时商品也能正常到货。此外,场内易滑区域铺设了防滑地垫,摆放“小心地滑”提示牌;各主入口撒融雪剂、各道路进行扫雪铲冰作业,最大限度减少雨雪天气给顾客带来的影响,保障购物环境安全有序。
芳圆里ID MALL今年新增的热循环暖风系统派上了用场,供暖设备全部运作,保证商户正常经营。BOM嘻番里及时清扫积雪,定时巡查通风区域,做好防雪防寒工作,部分餐饮商户推出暖冬套餐供消费者选择。某冰场负责人表示,“经过一夜大雪,冰场会优先清理积雪,以保障正常营业;小雪不影响滑冰,反而增添浪漫氛围。”
冬季天气寒冷,商场要通过品质服务及匹配的商品选择才能“聚客”。杨青松认为,存量商业的竞争要求服务细节化,项目方可以提供冬季车辆清洁等服务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商场也要结合季节适当搭配商品,抓住机会增加场内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