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5632期 >2023-11-16编印

上海率先探索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试点
刊发日期:2023-11-16 作者:  语音阅读:

近年来,随着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上海市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然而,产品“过保即坏”“不经用、不耐用”却屡遭诟病。尽管产品可靠性已在我国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军工、光伏电路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在民用领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部分企业没有可靠性意识,缺乏可靠性管理和技术人才,相应可靠性标准缺失,检测服务能力不足。此外,质量监管能力与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差距。

目前,受制于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限制,上海市不管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改造,还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乃至四大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等方面,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渗透率还很低,传统质量监管手段难以发挥作用,亟待创新监管方式。

为促进上海市产品质量由满足符合性向追求高可靠性转型,今年上海市深入排查影响和制约产品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印发了《关于开展上海市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最佳实践”评选通知。国内权威技术机构和可靠性技术领域专家团队开展产品质量可靠性技术研究、创新开发,进行数据分析等应用性、前沿性研究,实现“可靠性进生产一线”“可靠性融入产品生产全过程”。同时,上海市研究制定了国内首个《产品质量可靠性评价通用要求》,首次纳入“3﹢3”可靠性评价指标,即关键性能一致性、退化律、可靠域3个专业指标和保修期维修率、创新性、可推广性3个效益指标。在富有可靠性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家带领下,多领域、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开展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工具,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新模式搭建实验环境,开展测试验证。同时选取一批试点企业纳入“试点企业直通车”,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对口包联,针对产品质量关键环节,开展“一企一诊”帮扶,通过对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和产品可靠性课程培训,到企业现场调研和诊断,提出质量可靠性诊断报告,开展质量可靠性技术改造等活动,为企业的质量品牌提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以新发展理念为牵引,上海市聚焦“可靠性创新”特征、数字经济特性和龙头企业所长,高位打造“可靠性创新”产业生态链;做大可靠性生态“榕树效应”,推动培育产业链主产品可靠性技术攻关,做强链主产品技术质量,带动产业集群快速有效发展。同时,上海市与世界领先的产品可靠性技术对标,加强互利合作,通过技术学习和革新,扎实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目前,已选取在行业内产品质量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可推广性,并取得较好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为培育孵化目标,共培育孵化67家企业,培育可靠性人才264名。产品客诉率PPM(每百万个产品中的不良品数量)显著下降,质保期失效率大幅降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明显延长,容许危害率THR(每小时每个功能可容忍危险的故障率)降低。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试点,是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试点,推动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应用,有助于弥补当前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短板和不足。目前,上海市机械、电子、汽车制造等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未来上海制造业的发展将更加突出。上海有条件、有能力也有必要试点应用可靠性这一先进管理方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