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实习记者 暴梦川 文/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GB251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以下简称“新标准”)已经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实施。依照新标准,添加50%以上干酪的产品应明确为再制干酪,干酪添加量仅在15%至50%的产品应明确为干酪制品,且产品包装标签应明确标注干酪使用比例,旧版包材可申请延期使用至2023年6月30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市场上已经出现执行新标准的奶酪产品。
新标准明确区分“干酪制品”“再制干酪”
干酪,即大众所熟知的奶酪;再制干酪则是以干酪为主要原料,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与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GB25192—2010)相比较,新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依据干酪含量比例,将产品细分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旧标准中规定,干酪的比例大于15%就可称为再制干酪;而新标准中则明确仅添加15%至50%干酪的产品为干酪制品,添加50%以上干酪的产品为再制干酪。
记者梳理发现,对比旧标准,新标准中删除了关于“乳化盐”描述,增加了“干燥工艺”描述。而在技术要求方面,新标准调整了感官要求的描述用语,并删除了理化指标与酵母的限量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中对产品的标签标识也提出了要求。新标准明确产品标签应标识干酪使用比例,增加“再制干酪,也可称为‘再制奶酪’;干酪制品,也可称为‘奶酪制品’”的表述,以便于消费者选购再制干酪及干酪制品。同时,新标准明确提出应标识运输和贮存温度,以指导产品运输过程要求及消费者购买后存放要求,保证食品安全。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标准的实施提高了整个奶酪市场的准入门槛,对于整个奶酪市场的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以及品牌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奶酪产品尚处于“换装”过渡期
新标准实施已超过半个月时间,市场情况究竟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发现,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按照新标准要求标注的奶酪产品,但多数产品仍在沿用旧标准的标注,奶酪产品尚处于“换装”过渡期。
在北京一家超市内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采用旧包装的奶酪棒、芝士片等产品仍然占据主流,即干酪含量大于15%,并标注“再制干酪”的产品。
不过记者注意到,一些奶酪棒产品在包装上标注了干酪含量且干酪含量大于50%的字样,例如伊利儿童奶酪棒在外包装正面用较大的字体标注了“再制奶酪”“干酪含量≥51%”;妙可蓝多的金装奶酪棒在产品信息处标注了“干酪含量超50%”;妙飞0蔗糖奶酪棒标注了“干酪添加量≥55%”;百吉福成长奶酪杯则在不同口味的包装上分别标注了“再制干酪”“奶酪制品”字样。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符合新标准标注要求的产品,生产日期均为2022年12月之后。超市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份开始,符合新标准的奶酪产品在我们这里逐渐增多,许多产品为了显示出是按照新标准生产的,在外包装上都用较大的字体标注了出来,方便消费者选择。”
2022年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明确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生产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2022年12月30日前生产的再制干酪产品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旧版包装材料可申请延期使用至2023年6月30日。
针对奶酪产品的这一变化,消费者又作何反应?多位消费者表示,在购买产品前,并未留意产品标准的变化。“对产品标注的变化我并没有注意到,还是超市推销员向我介绍产品时,才了解现在奶酪产品分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一位正在购买奶酪棒产品的消费者告诉记者。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新标准的实施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干酪制品和再制干酪,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促进行业有序竞争
近年来,奶酪成为整个乳行业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奶酪行业市场规模从49.92亿元增长至12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
此次新国标的实施对未来我国奶酪市场发展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朱丹蓬认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奶酪市场在经历三年的高速发展后,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新标准的实施提高了奶酪市场的准入门槛和市场集中度,规范了整个奶酪市场的发展,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据了解,随着奶酪市场的持续增长,各路品牌纷纷入局奶酪行业,致使行业竞争持续加剧。
宋亮认为,新标准除了规范奶酪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升消费者对奶酪的认识外,对规范市场竞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奶酪产品将出现明显的市场区分,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标识生产不同品类的奶酪产品,促进行业有序竞争,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宋亮表示,新标准的实施在客观上也将促进奶酪消费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