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5358期 >2022-09-28编印

鄂伦春旗:十年风雨步履铿锵 踔厉奋发踏歌前行
刊发日期:2022-09-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林墨涵  □ 张 爽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伦春旗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经济快速发展,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各民族交往日趋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鄂伦春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职工群众,使全旗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近年来,鄂伦春旗凝心聚力谋发展,勇毅前行促振兴,迈上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新台阶,工业农业双轮驱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商贸旅游更加活跃,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过去四年,鄂伦春旗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264.9亿元,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71.3亿元,年均增长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9%和9.5%;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65个,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亿元。2021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044元和12595元,同比增长8%和9.5%。鄂伦春旗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430万亩、年均总产量11亿斤以上,牲畜存栏量40万头(只)以上;乌鲁布铁、宜里、诺敏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量达1166万袋;紫苏、中草药产业稳健发展,种植面积分别达4万亩和3万亩。新培育“两品一标”“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鄂伦春色”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自2018年鄂伦春旗与北京市西城区签订《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以来,鄂伦春旗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跨越前进,京蒙扶贫协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建成京蒙协作乡村振兴产业园,入驻企业10家,总投资3.5亿元。四年间,北京市西城区真情挥洒、倾力帮扶,数亿元帮扶资金持续投入,数十个帮扶项目生根开花,几百名帮扶干部扎根一线,在鄂伦春这片秀美的土地上奏响了一曲铿锵有力的帮扶凯歌,助力鄂伦春旗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十年来,鄂伦春旗牢牢抓住产业振兴发展关键,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道路上昂首阔步、信心坚定、行稳致远。鄂伦春旗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豆、中草药、紫苏、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渐成规模。现在,鄂伦春旗正按照市委工作要求,聚焦做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农牧业增量增质发展、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生态产业乘时顺势发展、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着力在“六产业一园区”建设上持续发力,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全力以赴促进产业发展,从而有力推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鄂伦春旗优秀的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前进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旗社会发展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文化自信更加彰显,鄂伦春旗地域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凭借文化旅游特色魅力,鄂伦春旗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渠道,在加快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全力打造“鄂伦春文化旅游”品牌,树立起了“拓跋鲜卑根祖地、中华文明北归源”和“高高的兴安岭、勇敢的鄂伦春”的旅游品牌形象,实现了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体验式旅游为一体的文旅大格局,形成了“春花”“夏火”“秋运”“冬雪”的四季旅游新局面。

鄂伦春旗荣登2014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榜,并荣获“亚洲金旅奖”“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中国特色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首批最富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等多项称号。

近年来,鄂伦春旗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嘱托,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取得了骄人成绩,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旗内共有5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处,并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胜地”称号。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