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况】
7月14日,“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话题登上热搜。起因是7月12日,广州王女士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断开。张小泉菜刀售后客服给出的答复是“菜刀不能拍蒜”。该事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7月15日晚间,张小泉官方回应了此事件,称经销商客服回复不当,并向消费者表示歉意,同时赠送其一把新刀具。
7月18日,“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首位。当晚,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在其个人社交账号致歉称,称网传视频并非视频的全部,且未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语境进行描述,因而引发误解。对此,张小泉发起“断刀召集令”项目,对过去五年内出现“断刀事故”的产品按照类似款型、类似价值进行新刀换货。
该事件及延伸出的一系列舆情事件,引发消费者的热烈讨论,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上游新闻、中国网、中国经济周刊等大量媒体进行跟进报道。截至8月11日,网络相关信息量达112147条,其中敏感信息达101597条,客户端和微博成为该事件热度最高的媒体渠道和平台。
【媒体视角】
视角一:大量媒体对于“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进行多角度关注同时,对其负责人给出的回应持反对意见,认为不能拍蒜的菜刀等于自绝中餐市场。部分观点认为,脱离大众应用环境去追求所谓的“高端”等于放弃了传统的消费市场。
视角二:部分媒体对于当下在售的菜刀产品到底能不能拍蒜的问题,对市面上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刀具展开调查和测试。部分品牌称其生产的刀具不建议用于拍蒜。有媒体评测“张小泉鬼舞系列刀具七件套”,并尝试以其中的切片刀拍蒜,成功拍蒜后刀具并未见明显损伤。
视角三:财经类媒体在聚焦事件本身同时,也对公司主体近年来的财报及商业模式进行深入报道。其中有观点指出,张小泉2021年9月正式登陆A股创业板,其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高。2021年,其研发投入约为0.23亿元,但同期的销售费用高达1.17亿元。事实上,近三年来,张小泉的研发投入未有明显增长,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3.01%、3.51%、3.47%。
视角四:部分媒体从法律角度对此事件进行分析。观点认为,根据《产品质量法》要求,产品并未对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这意味着,消费者事先对上述菜刀不能横拍拥有知情权,商家则有主动告知商品有关情况的义务。而在张小泉客服发布的刀具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提示中,没有看到“不建议刀具横拍食物”的消费提醒。
【网民观点】
观点一:
@番薯xwm:还嘴硬,危机营销又不懂。
@凉都文史:断了你说不能拍,卷了是不是又说不能砍,那你告诉我菜刀应该怎么用。
@Potato柏推图:一个产品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并且简单易用,有高度的容错性,不会因为所谓的用户错误的操作而带来严重的后果。中国人普遍的生活经验就是一把菜刀打天下,切菜、剔肉、拍蒜、剁馅儿,这是很多国人厨房中的常态。本来是一个“偶发”的产品质量问题,给顾客换把菜刀妥善解决就完了。张小泉从客服到总经理接二连三表现出的傲慢,彻底把自己置于广大消费者的对立面。
观点二:
@大虎子和小猴子的午后时光:现在菜刀细分好多种,本来也不是所有菜刀都可以拍蒜拍黄瓜。
@头条用户:刀是好刀,可惜遇上不会用的人,酒店砧板最有发言权,切菜切肉刀,片刀,剁刀分好多种的,家用买夹钢刀就可以了,拍不断。
【事件延伸】
张小泉“菜刀拍蒜断裂”事件,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事件的第一时间就引发较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并引发各类媒体的集中报道。而随着其总经理的公开回应,围绕“中国人不会用菜刀”的观点,再次形成高度舆论,并引发围绕产品质量、品牌文化及国人烹饪习惯等多维度的热议。
值得注意的是,网民在此次系列舆情事件中,观点呈现出不一,其中大部分认为“菜刀不能拍蒜”的解释有悖当前国民使用习惯,而有少部分网民则从专业角度阐述“不同刀应用做不同事”。小编认为,“断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一次“断刀”却断了消费者的信任。如果一开始面对舆情事件时,张小泉积极解决赔偿,同时以更温和理性的方式进行知识科普,事情或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步。
就像有媒体指出的那样,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消费者主权。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唯有不断地以更优惠的条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资本”才可能有一席之地,否则,即使是百年老店也可能一朝倾覆。
(二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