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5203期 >2022-02-14编印

严厉打击“坑老坑病”保健品诈骗
刊发日期:2022-02-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先是以免费赠品为诱饵,接着通过免费听保健课、免费做“基因检查”等福利一步步诱骗老人入彀,最后夸大病症,成功将过期保健药高价推销给老人……这是涉老诈骗的常见套路,不法分子打着看病诊治、保健养生的旗号,瞄准老人的养老钱行骗。近日,上海浦东警方捣毁4个诈骗团伙,涉案金额超过1250万元,被害人800余人。

诈骗犯罪令人深恶痛绝。其中,保健品诈骗的受害者有很多是老人、患者,他们对身体健康、疾病痊愈的需求迫切,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种需求,骗走他们的养老钱、看病钱,尤为令人不齿。去年,江苏南通警方通报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700多人组团假扮“老中医”骗取患者信任,把廉价的保健食品夸大为“特效药”,敛财3亿多元。一些犯罪团伙以合法公司为伪装,甚至投入大量宣传费用在网络、电视等平台推广,欺骗性极强。

保健品不是药品,也不能代替药品,但不法分子往往通过花式套路,比如“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引人入瓮,虚构“神奇疗效”,以此牟取暴利。去年底,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实施此类犯罪,符合诈骗罪规定的,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如果销售的食品不合格,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保健品诈骗,保护老年人群体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也需要持续进行反诈、防诈宣传,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关注老年人群体的情感需求。在一些案例中,不法分子组织严密,不仅对受害者“嘘寒问暖”,发动“感情攻势”,即使受害者反映没有疗效,他们也有专门的“话术”和“剧本”来应对。魔高一尺,还须道高一丈。在相关部门打击犯罪的同时,从家庭到社区,也要更多地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群体,帮助他们提高在遇到诈骗时的“免疫力”。

(纪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