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 儒)为围绕“十四五”非遗保护重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12月15日,北京市延庆区非遗传承人研修季活动拉开序幕。活动旨在聚焦工艺美术非遗项目的设计创新,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帮助非遗传承人群体强化基础、开拓眼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非遗传承人群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加强延庆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推动本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记者了解到,本次研修季活动以“‘守’艺创新”为主题,第一站来到了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
12月15日上午,参加本次活动的非遗传承人参观了该校师生作品展、工艺美术雕漆工艺李志刚创新工作室、花丝镶嵌实训室、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国家集训基地、玉雕实训室、激光雕刻实训室、陆璐景泰蓝工作室,以关注“燕京八绝”的非遗传承为重点内容,品读工艺文化,感受造物智慧的技艺魅力。
现场,轰隆隆的机器声吸引了传承人们的注意,在激光雕刻实训室,工美学校的老师带领传承人们参观了在激光机械的辅助下艺术品的制作过程。据老师介绍,在讲究效率的社会背景下,机械与手工相辅相成,默契配合,既参照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又体现了传统技艺的不可代替性,如此,在时代发展的价值导向下,新工艺、新技法、新材料、新创意可以进一步彰显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雕漆的原材料是什么?雕漆的制作工艺有哪些?雕漆工艺创新有怎样的发展思路和见解?15日下午,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雕漆工艺大师李志刚以“雕漆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为题,为参加本次活动的传承人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讲座。李志刚从事雕漆工艺创作30余年,他结合自身的从艺经历,讲述雕漆工艺的发展历史,并且从制作技术和材料创新出发,展现传统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的种种突破,同时以雕漆技艺的文化传承为目的,从传播渠道、文化服务等市场宣传路径角度,以及培养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非遗传承的理解和见解。
雕漆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历来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而如今的雕漆作品除了继承传统的基本制作手法,还出现了用电脑设计纹样,用现代材料亚克力和3D打印做胎体的新鲜做法。在李志刚看来,这是多元化需求促使下的雕漆工艺新发展的表现,而传统雕漆文化要苏醒,需要更新创作理念,融入现代的生活审美,艺术审美,让雕漆走出古代的皇家御用,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此次研修活动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有效的交流平台。记者了解到,未来研修活动将围绕守艺创新这一主题,集中延庆非遗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加强非遗传承人的研修力度,进一步激发传承人的创新活力,为延庆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相信在该活动的持续开展下,传承人也会在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坚守匠人精神,开阔传承思维,创新传承方法,更准确更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延庆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登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