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专版总第5142期 >2021-11-11编印

儿童文学作家谢华良:承担时代使命 照亮少年未来路
刊发日期:2021-11-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近日,中国作家网公布了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名单,吉林省农安籍作家谢华良凭借小说《陈土豆的红灯笼》荣登榜单。谢华良所著的《陈土豆的红灯笼》是一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讲述了“留守儿童”陈土豆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好少年的生动形象,展现了乡村土地上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陈土豆的红灯笼》发表以来屡获殊荣,曾入围“2017中国好书”,入选中宣部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今年更是从全国582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8部获奖作品之一。谢华良,做了一辈子教育工作,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乍一看眼前这位皮肤黝黑、一脸严肃的东北汉子,很难将他和儿童文学联想在一起。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硬汉气质,却是有着一颗童心的人,他用多彩的笔触,创作出一本本广为流传的儿童文学。他用一颗在社会洪流中永恒不变的赤子童心,创作出一部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1966年谢华良出生在吉林省农安县青山乡柳条沟村,受父母影响,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因为条件有限,那时并没有太多书可读,每当能有书读的时候,就是他最高兴的事,从书中享受到知识的“美餐”。

    儿时父亲带回来的小人书、报纸,是谢华良最珍贵的礼物。也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无形中培养着谢华良对艺术的感知,渐渐的,未来的创作发展方向也在谢华良心里形成了。1984年高中毕业,回村里在小学任教的谢华良,彻底当上了“孩子王”。童心、纯真,这是谢华良与生俱来的特质,让他与孩子更贴近,从此在创作的道路上,升华,发光。让谢华良没想到的是,这样两个梦想,在他当老师之后,都得以实现。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们读到更多的故事,他开始执笔创作儿童文学。1988年,谢华良第一次在北京儿童文学上发表作品,这无疑在他懵懂的创作道路上投下了一颗夜明珠,照亮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随着大量的阅读带来的想象力,以及观察孩子们独特的视角,谢华良的感悟也越来越多,他带着自己童年的底色,与美好的童话故事做好衔接,荣誉也就接踵而至。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谢华良的写作水平进入另一个阶段,他不再简单写故事,而是开始进行系列创作。1999年,谢华良的中篇小说《麦子麦子》,获得第七届冰心儿童文学奖第一名,随后,全国少工委新世纪儿童文学奖、长白山文艺奖等奖项越来越多,谢华良的儿童文学创作从此也一发不可收拾。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儿童文学,也同样如此,不仅要讲好孩子们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在大时代背景下,去不断了解当代儿童的发展和变化,在守住传统的优良文化传统之余,要多一份思考。2004年,对于谢华良来说,是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年。艺术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教师,他引领的“师生同堂作文”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全国语文课改现场会在农安县青山口乡中学召开。同年,时有儿童文学作品在全国刊物发表、讲课能创新的谢华良,被调到了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此时,从事民办教师工作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家中有母亲的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谢华良对记者说,生活的困难从没有让他畏缩过,在很小的时候,哥哥就给他很多精神上的引领,后来哥哥去部队当兵了,他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妹妹,他觉得自己有担当,很快乐。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2014年谢华良任农安县作家协会主席,加上他30多年的一线教师生活,让他吸取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的力量,也更加坚定要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构思长篇小说。有智慧有才情、敢担当敢创新,《陈土豆的红灯笼》就是谢华良创作的一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讲述了留守儿童陈土豆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好少年的生动形象,展现了乡村土地上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谢华良说,陈土豆的身上也有自己的影子,书中所描述的农村景象,有他从小农村生活的影子,也有这些年他所看到感受的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模样。谢华良对记者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引领,是他小说中的重要内容。作品标题中的红灯笼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圆、喜庆、快乐、吉祥。经过陈土豆的努力,一家人终于得以团圆,在春节前,红灯笼迎着冬天的雪花,在家中的小院子里挂了起来。他希望通过这样一部作品,来激励和鼓舞这一代孩子更好地成长,将来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土豆的红灯笼》写的是留守儿童,但创作中,谢华良努力突破以往写“留守儿童”的窠臼,赋予“留守”新的文学含义。他告诉记者,这部作品他前后创作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创作初期他以自己童年为切入点,随着时间的增长,思考的加深,他的故事内容也更丰富。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儿童文学作家谢华良说:“这部小说可能是我写的时间最长的一部小说,并且我写的那种投入的东西 想要表达的东西 所寄予的东西也可能是我小说当中比较多的一个。”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活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

    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谢华良说,《陈土豆的红灯笼》获奖是陈土豆的荣幸,也应该是我自己的荣幸,它不会让我变得浮华,因为自己本身的写作坚守就是一种踏踏实实,仍然会坚持这样的一个方向,就是为家乡,为这片土地,创作一点文学作品,能鼓舞更多的读者。目前,谢华良已经出版《大雪封山》《天天的蓝风筝》《六一班的麻小雀》《鞭响南山坡》等近30部作品。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希望能继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为中国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刚刚出了一个《秧歌湖》,也是反映农村、反映家乡的这些年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当中,呈现出当代儿童成长之美。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谢华良表示:今后将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儿童昭示更加美好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王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