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业界总第5132期 >2021-10-28编印

聚焦时代发展眼光
碧桂园打造智能国际社区
刊发日期:2021-10-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7 副本.jpg

早年,通州“漕运”曾是一片繁荣盛景;如今,随着环球度假区一期开园运营,通州的热度又一次被刷新。

环球度假区落地 城市副中心“C位”突围

2012年,北京开始筹划城市副中心建设方案;2015年,通州迎来发展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提出加快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显示,到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总规划范围约为155平方公里,辐射通州全域面积的六分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年间,这里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展示首都新发展理念成果的窗口。

“首旅集团计划将在北京环球度假区北部、东部筹划两个大型消费中心项目,强化功能配套、打造世界级商圈,形成具有广域辐射力的旅游消费聚集区。”首旅集团总经理白凡就曾在不久前召开的2021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上如是说。

实现副中心“一刻钟生活圈”

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年—2035年)》,围绕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城市战略目标,北京市确定在通州、望京、中关村科学城等8个区域内,打造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色、区域特点的国际人才社区。

国际人才社区聚焦“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国际人才需求为中心,打造“类海外”环境,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搭建良好的承载平台,在保障其拥有良好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兼顾生活、娱乐、教育、医疗、养老等多元化需求,确保国际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通州国际人才社区位于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约7.61万平方米,社区环绕环球度假区,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副中心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重要载体,通州国际人才社区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为起点,规划设计建设工作。

据了解,人才社区的设计,结合了当代设计理念及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整体以暖白色系为基调,局部穿插强烈色彩;社区内交通便捷通畅,路网规划清晰,地铁7号线东延、城际铁路联络线S6等轨道交通均进入社区。

区别于以往规划,在这个区域内规划师们颇具心思地通过水网、路网和绿网将城市副中心设计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结构,共同支撑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进程,同时又彼此完整独立。

根据规划,这里将建成无界畅行的立体交通网络,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购物中心、绿地公园、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在这里,人们仅靠步行,便可解决一天生活的各样需求,真正实现副中心“一刻钟生活圈”。

革新城市 打造“新而中”的人居美学

聚焦时代发展眼光,紧随城市发展步伐,抢占国际人才核心区热土。以更高站位、更新视野,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版图,为城市革新而来。

碧桂园·和世界择址北京城市副中心第12组团1201地块,集萃国际人才住区、国际都会、国际教育、国际医疗、文旅休闲等配套,以多元化国际人才服务为导向,打造国际人才住区首发项目。

据悉,项目以“国际人才社区”为整体设计理念,通过生活、科技、趣味、交往四个维度,打造“类海外”的居住环境,为通州国际人才创造更舒适的宜居社区。

紧邻地铁7号线万盛西站,多条建设中的城市路网将构成强大交通引擎,通达全球化生活;项目周边规划约8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进一步成就国际化生活场;教育医疗方面,项目距通州第一实验小学约2公里……据项目负责人透露,目前紧邻项目的高端国际学校及超3万平方米的国际医院正在规划中。

建筑设计方面,项目基于世界品位和中国基因,采用“新而中”的人居美学风格,融合世界生活观与中国居住观,参照国际城市建设,打造和谐开放的智能国际住区。

据了解,社区提炼宋代审美中极具代表性元素,以现代手法打造一韵六境的东方人居美学,构筑高品质精妆奢适空间,匹配国际人才品位需求,将体验融于场景之中,创造八大国际化生活场景,演绎世界生活观。建筑面积50—155平方米的海派人居,将满足国际人才的不同居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