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5112期 >2021-09-23编印

“我绣了一辈子,还要想着蜀绣的‘下辈子’!”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蜀绣代表传承人郝淑萍
刊发日期:2021-09-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实习记者 贾淘文


蜀绣源于周,兴于汉,盛于唐,通过“丝绸之路”成为了世界看到中国的窗口。这一经历千年的蜀中绝技,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兴衰,如今在新时代重放光彩,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的勤恳钻研与不懈坚持。

郝淑萍生于1945年10月,是地道的四川成都人。从她14岁走进蜀绣班,到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在蜀绣这条路上,她走了六十多年。

“我绣了一辈子,我还要想着蜀绣的‘下辈子’!”如今,已经76岁的郝淑萍依旧以针为笔,奋斗在振兴和发展蜀绣文化事业的一线,用手中的针和线,见证了蜀绣50年来的兴衰变迁,也谱写出了蜀绣未来的“锦绣前程”。

“我要一直绣到绣不动为止”

郝淑萍出生在一个蜀锦世家,1959年进入成都工艺美术技校蜀绣班,边学文化边学技艺。先后师从老艺人万春廷学习蜀绣锦纹针针法,拜师老艺人乔子平主攻人物刺绣针法,拜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肖福兴传习花鸟走兽,师从老艺人刘绍云专攻古代人物、锦纹针。

“当年蜀绣班50多人,现在还干这行的只有我了。”面对记者的采访,郝淑萍感慨地说道:“2007年,我被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此,我的生命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蜀绣这一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传统技艺。”

2005年,原成都蜀绣厂改制消失,郝淑萍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的千年绝技,义无反顾地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到如今,成都市已培育发展出10多家专门从事蜀绣的工作室和公司,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在技巧上,蜀绣也已发展出双面、异形、异色技法。现代题材与审美元素,也早已融入蜀绣这门传统技艺。

采访中,郝淑萍抚摸着一幅正在制作中的蜀绣缎面,坚定地说道:“这辈子就干蜀绣了,我要一直绣到绣不动为止。”

“一切艺术品只有创新

才会有生命力”

采访中,郝淑萍向记者介绍:蜀绣技法的重中之重在于针法,以“灭针线之痕迹”为最高境界。传统针法有12大类,132种,其中锦纹针就有82种。建国后,蜀绣艺术在传统基础上,又创新发展出了乱针、沙针、运针、切针等针法,使之成为蜀绣作品的主要针法。

“继承与创新是一对矛盾体,继承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但继承传统,只是创新的跳板而不是终极,创新才是目的,一切艺术品只有创新,才会有生命力。”郝淑萍对记者说:“蜀绣要想更好的传承,就不能死死盯着传统产品。借鉴其他绣种的针法和题材、不断创新非常重要。蜀绣的图稿,过去只有传统的工笔画,现在增添了水墨画、油画、水粉画等,将绘画艺术用丝线和刺绣语言进行再创作。此外,蜀绣的针法也不是一成不变,过去蜀绣没有交叉针、大乱针、小乱针,这些都是从苏绣针法学来的,还向湘绣学了鬅毛针,绣动物皮毛更加逼真。通过向湘绣、苏绣借鉴,开发出了蜀绣的双面异色绣、异形绣。

郝淑萍在创办“大师工作室”的同时,积极与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联合办学,传授蜀绣技艺、培养蜀绣专业人才。在传统绣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创新了“平手拉花针”,与学生们重新设计了许多图案加上乱针绣等手法。创制出双面异色异样绣、油画单面绣成为蜀绣技艺的重大创新成果。

如今,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让蜀绣在技法上从单面绣发展到双面绣、双面异色绣;从以缎为主发展到采用尼龙纱、绸、筛、真丝纺,大大地提高了蜀绣的艺术效果,推动了蜀绣的传承,为古老的蜀绣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与审美意趣。

“传承人既是荣誉

更是一种责任”

说到文化,就必要谈到传承,在选择传承人方面,郝淑萍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我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性格够不够坚强、人品够不够好。”郝淑萍对记者说:“成为我的学生,必须要热爱蜀绣,有终身从事蜀绣事业的志向。并且,一定要具备坚强、吃苦耐劳的性格。”

几十年的从业经历让郝淑萍非常清楚,学习刺绣的过程非常枯燥,必须静得下来,耐得住寂寞。而且,学习蜀绣不是一两年的事,要学有所成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以上,才能真正领悟到精髓。这种坚持的精神,在当代年轻人身上很难体现,必须把刺绣作为终身事业来看待,才能成大器。在她看来,只有几近严苛的选才标准,才能够为蜀绣的未来挑选人才。也只有靠这些人,才能把传承了三千年的“蜀中之宝”,在新时代中发扬光大。

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工作室在蜀绣技艺、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为蜀绣行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如今,已培养出吴玉英、吴光英、赖隆英、周玉娟、陈忠莉、郭定菊、赖德琼、陈晓丹、陈明会、姚利10位四川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2位四川省非遗项目蜀绣传承人、1位中国刺绣艺术大师、4位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2位成都市非遗传承人,9位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的“大师工作室”也在2010年4月23日被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奖牌。

“传承人既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该拿的荣誉我都拿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发掘和培养真正热爱蜀绣的年轻人,让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世世代代相传下去。我现在的学生中, 90后和00后就有45个,蜀绣的希望都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郝淑萍欣慰地对记者说道。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郝淑萍就像一粒种子,凭着一身过硬的技法,靠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让蜀绣这棵曾经弱不禁风的“小苗”,长成了如今的参天大树,并不断地开枝散叶,绵延传承,也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