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区域总第4973期 >2021-03-03编印

留住“妈妈的味道” 福建漳州着力发展闽南特色传统食品
刊发日期:2021-03-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食品产业创新升级中,传统食品往往被认为是“土老帽”而处于被不屑一顾的尴尬地位。然而,在福建漳州一些老字号食品企业,记者却看到不一样的景象,一些传统食品依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发展迅猛。手工蛋糕、虎皮花生、小馒头、小蛋卷、干吃汤圆、贡糖等一大批传统食品以其特色飘香市场。

如何发展传统食品?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苏斌钢认为,不应是简单复制,而是继承和发扬,以更为贴近百姓消费的方式,融合新技术,应用新消费、新市场、新营销理念,在营养健康、方便食用等方面增添新内涵,才能更好地赋能传统食品。

技术创新 传统食品旧貌换新颜

一直以来,克重问题是制约传统食品发展的瓶颈。“传统食品不等于傻大笨粗,要在新时期新消费中赋予其色香味形养,适应消费需求。”漳州龙头企业福建然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井辉说,“过去蛋糕生产设施落后,产品大而单,仅用于喜寿宴请分食用,现在我们采用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小包装,进入早餐和零食市场。”

在然利现代化食品生产线上,手工蛋糕、南瓜面包、学生营养早餐蛋糕、酸奶风味蛋糕等产品源源不断下线包装入库。该公司传统食品占绝大部分,仅手工蛋糕去年销售额就达3亿元,2020年,产品产值逆势上扬,产值同比增长30%。

在龙海市正丰食品有限公司,小馒头产品一包18克,里面有140多颗如珍珠般的小球;20多克一包的蛋黄酥,酥脆爽口、蛋香浓郁。在传统食品领域打拼多年的公司总经理陈春龙介绍,小馒头、小蛋酥卷都是闽南地方传统食品,婚庆使用较多,寓意甜蜜。小馒头有着很深的中国农耕饮食文化印记,过去产品原料单一,仅使用面粉加糖,克重也较大。为了扩展市场,公司从产品结构、工艺、原料、消费场景等多方面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在小馒头产品在面粉中添加奶、马铃薯及多种风味物质,质量和档次得到提升,适应了休闲消费。该公司仅小馒头、小蛋酥卷两个单品,年销售额就达四五千万元。

电商助力 传统食品驶入快车道

边生产、边扩建,地处龙海美丽的冠山盆地的陈鸿记(龙海)食品有限公司厂区一片繁忙。40多岁的陈亚荣从事食品生产已有20多年,工厂正在扩建1.4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展厅。这几年聚力发展传统食品,同时开发电商渠道,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陈鸿记从2018年开始线上营销,10多块钱的传统小食品在网上受青睐,网销产品迅速扩展到云、贵、川和两广地区。现在每天有一二十万元的销售额,一年线上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超过企业产品总销售额的30%。陈亚荣认为,网销动销快、资金周转快,尽管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但产销也比前年增长35%以上,“对市场很有信心。”陈亚荣说。

文化传承 传统食品长盛不衰

“漳州市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升级版中,坚持促进传统食品的发展,不仅要保留而且要发展传统食品,扩展消费圈。”漳州市工信局局长苏斌钢说。

2020年,漳州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1700多亿元,其中传统食品占有重要位置。苏斌钢指出,漳州地方传统食品,在漳州企业家精心呵护和精进发展下,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新营销,使传统食品也和其他新型食品一样得到快速发展。

像汤圆由热食变为新技术加工后开袋即食干吃,汤圆表面还滚上芝麻等小料,使产品由过去季销,变为大流通四季热销产品。漳州市政府每年和中国食品报社联合举办“漳州食品交易会”,组织参加全国糖酒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传统食品拓展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林丽红教授认为,发展传统食品,留住的不仅是“妈妈的味道”“儿时的记忆”,而且是留住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血脉。传统食品是国内外食品工业中快速而稳步发展的领域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美食文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民族、地域、食材、风俗、加工等特异性,传统饮食绚丽多彩、经久不衰。在新时期、新消费形势下,传统食品要研究发展新思路、新手段、新营销,在融入市场消费发展的大格局中实现自我发展。

(食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