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外卖+演出”这样新奇的模式走出了“云演艺”之外的另一条路,它不但满足了消费者食物消费和文娱消费的需要,也勾连起餐饮企业和演出机构实现“双赢”,探索了“演出+”的更多可能。
“1份炸鸡+1段哈姆雷特”不到50元
大家平常外卖都是叫吃的。如果有一天,演出也可以叫外卖,你会下什么单呢?2021年1月20日,由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主办的“第二十届澳门城市艺穗节”正式开幕。其中的一个活动就是“外卖+演出”。
观众只要通过指定APP下单炸鸡、炒饭、意面等外卖食物,就可以买到一次上门表演的机会。演出类型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或戏曲,演出时间不多于5分钟,而演出的内容或曲目由演员决定。据演出方介绍,配送范围覆盖全澳门,配送费用全免,每次演出费用是19元澳门币,加上38到64澳门币不等的食物费用,最低不到60澳门币(约合人民币48.6元)便可享受一场味觉加视觉的盛宴。
像这样“外卖+演出”的案例并非只出现在中国,去年疫情期间,美国华盛顿一家餐厅推出外卖服务,餐厅雇佣了一批变装皇后当外卖员。这些外卖员还将提供一段保持社交距离的个人表演。有顾客表示看到这样的表演很惊喜。
在活动策划人Sam眼中,这样的“演出+外卖”模式希望探讨的除了观演关系,还有演员在这生产模式中的价值。演员不单纯负责表演,也要兼任“外卖小哥”;一个演出虽说只有几分钟,一日可能有多个订单需要完成,订单也可能一个紧接一个,直到所有外卖送完才可休息——这与演员一般在演出前有较多时间准备并不一样。
“熊猫跳舞送蛋糕”带来差异化体验
其实,在此之前也有不少创业者进行了“外卖+表演”的尝试,其中2017年末成立于惠州的“熊猫不走蛋糕”,就是一家以经营生日蛋糕为主,以“熊猫人上门跳舞互动”给用户带来差异化的生日聚会的快乐体验。
熊猫不走创始人杨振华认为,蛋糕并不是充饥食品,而是具有社交属性有礼品属性的增强聚会仪式感的“道具”。通过蛋糕人们希望表达的是我对你的情感与重视。所以,制作好蛋糕配送上门只是半成品,帮助大家完成情感表达与氛围营造才是聚会这个场景下用户的需求。
加上蛋糕的市场大,需求也大。除了极少部分专打便宜或昂贵定制的品牌之外,绝大部分企业面临都是比较窄的上游,各个原材料品类都有全球性的龙头企业,同时制作过程主要靠标准化的设备把控卫生、口感、品质与储存,烘焙师傅在产品研发和配方定制上的优势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所有的创新很快就都会被抄袭模仿,所以不同企业其实很难在蛋糕的品质和款式上做出差异化。
杨振华因此决定,熊猫不走的差异化的方式就是在配送末端提供至少两分钟的互动表演,创造惊喜、表达情感,通过这种服务实现蛋糕半成品的完整。“在表演形式上我们会一直创新,如舞蹈、魔术、朗诵情书等,在适宜场景下我们也会构建不同的互动,如在KTV让用户掷骰子赢熊猫公仔,长辈生日带拍立得拍全家福等,通过这些方式在末端服务不停地提高参与度与惊喜感。目前,用户对我们的形式非常满意,复购频次和二次传播率都比较高。”
期待更多演出领域的有益探索
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演出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期间,戏剧从业者的职业转型多集中在做微商、保险销售、房屋中介、戏剧导演转影视编剧等领域,短期性的跨界工作有如公司审计代办、送外卖、滴滴快车、教育机构网课等。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2021年的演出市场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演出机构和从业者来说,如何未雨绸缪做好规划,才是存活之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剧院”“云音乐节”“云直播”成为演出行业的共同选择。
比如,近日武汉汉剧院宣布将剧院的“周周演”改为线上直播,演员仍在剧院里演,由直播镜头展示给观众。据了解,该院1至3月的演出计划预计都将改为线上直播。
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消息,“两节”期间,北京市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鼓励“云演出”、线上演出和演出直播等新业态提供优质在线文娱产品,最大限度增加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节目供给。
而像澳门这样的“演出+外卖”模式无疑是趟出了“云演艺”之外的另一条路,它不但满足了消费者食物消费和文娱消费的需要,也勾连起餐饮企业和演出机构实现“双赢”,探索了“演出+”的更多可能。 (江苏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