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4967期 >2021-02-23编印

春节期间票房近80亿元
看电影成“刚需年俗”
刊发日期:2021-02-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副本.jpg

2021年春节,在全家观影这一“新年俗”的推动下,院线票房再创新高,线上观影持续火热。据国家电影局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全国电影票房达78.22亿元,继2019年59.05亿元后,再次刷新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

而在2月12日(正月初一),全国3400多万观众走进电影院,全天电影票房超过17亿元,刷新了我国电影史上单日总人次和单日票房纪录。就地过年的倡议使蓄积已久的消费热情在2021年春节得到释放,看电影已成为春节假期文化消费生活的刚需。


看电影成为“新年俗”


春节假期,观众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需求旺盛。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观影总人次为1.6亿,比2019年春节档1.32亿增长21%。

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办公室主任刘正山告诉记者,春节档电影市场火暴是多重因素的结果。一是就地过年带来的替代效应。就地过年使得全国大约有1亿多人取消了返乡计划,由候鸟式跨区消费、跨境旅游消费等转化为就地消费。同时,一些地区取消了庙会等传统春节活动,电影消费成为相当一部分民众的选择,直接推高了票房。二是春节与情人节“双档”叠加效应。2021年,传统的春节档内嵌了情人节档,双档期叠加,推高了票房收入。三是影片布局及口碑效应。同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影片涵盖了喜剧、动作、奇幻、冒险等多种元素,具有较强的差异化,不会形成同质竞争,反而扩充了档期票房容量,这些影片的口碑也相对较好。

“今年春节档的影片整体质量较高,疫情压制的观影需求集中爆发了,一线城市很多人没有回家过年,就地过年使得一线城市的票房攀高,三四线城市票房也增长明显。”北京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师烨东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整体高票房,票价高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有疫情防控、上座率控制等变量的影响,但春节电影市场依然实现了观影人次、上座率、票房等的明显上升,说明我国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之一,近些年在创作水平上有质的进步,从而才能在春节这一重要档期大显身手,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并推动影视业持续复苏。这有助于推动整个消费市场继续全面复苏,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注入新鲜动力。


文娱消费呈现三大变化


春节假期,留京过年的董先生看了IMAX版的《唐人街探案3》。“电影院视觉效果很满意,但也心痛了一下钱包。”董先生告诉本报记者,春节假期,不仅电影票难买,票价还比较贵。

记者探访北京多家影院发现,今年由于疫情要求影厅上座率是50%,春节档上映的所有场次基本都是满场。如果想要买到中间位置的电影票,至少需要提前一天购买。

刘正山认为,今年春节档期间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就地过年导致观影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疫情防控需要而对影厅上座率管控所致,按照经济学原理,上限管制必然带来短缺效应。

师烨东也表示,春节期间影院供不应求,观影市场需求较大,电影票价自然水涨船高。

由于今年春节不同以往,文娱消费出现了新的变化,刘正山认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线上与线下消费并重。随着疫情基本稳定,网络电影等线上消费步入稳步发展阶段,线下的电影等消费则快速复苏。二是一线城市的文娱消费发力,电影票房大幅度上涨。如北京平均票价超过70元,一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2月11日—2月17日,票房前5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成都、重庆,占前50位城市票房的27.39%,占全部票房的15.51%。三是文娱消费供不应求,从诸多大城市的消费情况看,本地游、周边游及博物馆、文化场馆等休闲娱乐消费极为火暴。

“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始迈向富裕型社会,人们的消费不断升级,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费日益显现,尤其是从春节的文娱消费可见,潜力很大,亟须从供给侧发力,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娱乐和旅游休闲设施与服务。”刘正山表示。(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