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社会关注总第4962期 >2021-02-09编印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长海:
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引导子女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刊发日期:2021-02-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细化手机管理措施,做好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要求家长切实担负起教育监护责任,而在履行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家庭教育职责、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教育智慧可以给当代家长提供很多启示。

首先,做好统筹规划,切实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长要带领子女明确人生理想和成长方向,指引子女选择符合社会发展期望的人生道路,争取未来能够在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自食其力,为社会做贡献,过上美好生活。将促进子女健康成长放在家庭事务决策的重要位置,细致规划家庭环境布置,积极购置书画、音乐、体育器材、科学实验工具,引导子女养成阅读、艺术、运动、实验、社交等多方面的兴趣。冷静思考是否有必要为子女配备手机以及购置怎样的手机等问题,在赋予子女手机使用的权利时与子女约定手机使用时限等具体事项,约定临时上交手机的事由和合理流程。

其二,做好防微杜渐,尽早提示引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警句提醒家长要树立忧患意识,在子女出现过度使用手机的迹象时及时介入,莫以恶小而纵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寒假、暑假期间,很多家长将手机当作免费的保姆,放任子女无节制地使用手机,殊不知,手机依赖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才能纠正,假期的放纵可能给开学后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严重阻碍。家长要充分利用子女年龄尚小、可塑性较强、亲子相处机会较多等有利条件,引导子女养成限时使用手机、非必要不看手机的好习惯;在子女使用手机时间较长时,利用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分散其注意力,防止子女形成手机依赖;坚定地对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说“不”,在家庭中牢固确立手机管理规定的权威。

其三,做好亲子沟通,促进自觉自律。“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子女不愿意遵守家庭和学校中的手机管理规定、亲子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发生轻微冲突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惊慌失措,而是要将问题当作教育的契机,学会通过高质量的沟通化解问题,促进子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家长要学会讲故事,联系身边事例帮助子女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人生哲学,联系视力、学业等理解节制使用手机的原因。要学会倾听子女的想法,发现子女的想法中存在哪些不足,因势利导地引导子女正视这些不足,转变思想观念。要积极与教师联系,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达成手机管理共识,建立坚定有力的教育共同体。

其四,做好正面榜样,树立家长威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家长带头遵守规定,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不仅能够让子女对手机管理规定心服口服,而且能够为子女树立终身学习、锐意进取的成长榜样,激发子女对家长的崇敬和尊重,督促子女走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康庄大道。

总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身处移动互联时代,面对智能手机的普及,广大家长必须与时俱进地提升家庭教育智慧,和学校一起引导子女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才能称得上负责任的家长、称职的家长、明智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