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4954期 >2021-01-28编印

教育培训机构“预付式消费”咋“排雷”?
多地引入第三方平台加强监管
刊发日期:2021-01-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4.jpg

北京市广告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开始,教育培训类违法广告开始在互联网大量出现,且呈现增长态势。虚假广告出现并快速增长的这段时间,正是从今年暑假开始在线教育的获客“混战”期。

虚假广告只是在线教育乱象之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时介绍,“一些机构通过打折、返现等方式,诱骗家长超期交费”。

可以说,在线教育虚假广告与被恶意利用的预付费模式相互联系。对此,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表示,尽快制定治理方案,重点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

“靠教育部门难以对预收费收取进行有效监管,如果群众不举报,很难及时发现培训机构的违规收费问题。同时,培训机构作为市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无权对其资金使用进行监管,无法对其经营状况作出有效判断,待机构“跑路”或停业后,相关部门再介入为时已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时说。

一些市场化手段因此引入了在线教育预付费监管。教育信息化服务商校宝在线与支付宝联合推出了“安心付”产品,复制支付宝最初在淘宝上线时的资金存管功能,用户在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报名一次性交费后,机构只能根据课程进度定期收取学费,从而降低机构“跑路”用户受损风险。

记者获悉,该产品目前正在小范围试点运行。

“预付费并非教育行业天经地义的商业模式,相反容易给教育培训机构造成一定的惰性,而取消预付费之后,教育机构之间的信用差异将更加明显,从而为信用更好的机构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机会。”有业内人士说。

更严格的监管已经山雨欲来。近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表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评估前期治理工作,尽快制定治理方案。重点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改、财政、公安等部门的责任,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寒假开始前,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发布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指南,明确呼吁不要因为机构提供打折、送课等优惠措施而超期超前交费。

1月14日,北京市最先在石景山区试水,推出石景山区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首批51家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平台。学生家长交的每一笔课时费用都能在平台中查到,培训机构如果出现资金异动,有相应的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