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汪宏胜
现有144个志愿服务项目、10支志愿服务团队、注册志愿者超1.6万名,今年开展志愿活动3900余次,服务时长超41万多小时……简单的一组数据生动反应出江苏昆山市陆家镇志愿文化的脉络。
从2007年建立镇志愿者服务总队以来,陆家镇始终坚持“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服务理念,按照“整合志愿者队伍资源、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拓展志愿者服务领域”的工作思路,采取集中与分散服务、自选与延伸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形成了“10分钟志愿服务圈”,为全镇高质量发展垒筑起坚实稳固的精神基石。
从“无”到“有”,实现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2007年6月,陆家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总队,从“无”到“有”的改变,让“红马甲”开始出现在陆家镇的大街小巷。2008年6月,陆家镇便民服务小分队成立,开启了陆家广场志愿服务的道路,也让志愿服务更加具体化、实质化;2011年4月,晨光便民服务小分队成立,让陆家镇的志愿服务开始朝着更丰富的服务内容发展;2014年6月19日,昆山市志愿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陆家镇召开,志愿服务开始真正走进百姓日常的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镇民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志愿服务内容、对象、形式等也得到了拓展,由原来服务“人”为主拓展为服务群众、保护环境、净化网络等涉及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志愿内容;由原来服务辖区孤寡老人、外来务工家庭及其子女为主,拓展为服务全镇及昆山其他兄弟区镇有需要帮助的对象;由原来简单的广场服务、广场宣传拓展为志愿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敬老院等志愿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的“升级”,为辖区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随着志愿者队伍日渐壮大,志愿者团队原有的广场便民服务、敬老爱老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志愿者们奉献爱心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百姓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同时,由总队策划活动、有活动就集体服务的形式让志愿服务显得较为大众化,且难以发挥每个志愿者的特长。因此,从2014年开始,陆家镇开始按照志愿者的特长、意愿,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不同,成立不同的服务团队,并设立队长,明确职责,包括由学生家长轮流担任指导老师,开展“五步读书法”的“家庭读书会”;由镇区爱花人士组成,无偿为居民提供花草种植知识的“花友会”;由第四人民医院主要负责,定期走进社区、企业、学校等单位进行健康知识宣讲的“健康班车”;由陆家社区牵头、为贫困地区捐献衣物的“衣心相依”;由进村大学生村官组成、在学校照顾放学后滞留在校学生的“青年义工微课堂”等志愿服务团队。
从“有”到“优”,开启志愿服务全新里程
团队发展越来越快,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志愿者团队的服务内容有重合;好的志愿服务项目受到人员、资金、场地等限制,不能定时、定点、长期地开展下去;因为缺少专业人士,一些服务内容难以深入、服务效果不佳等。针对这些问题,2015年6月,陆家镇成立昆山区镇首家志愿者协会。协会的成立,开启了陆家镇志愿服务新的里程碑。
陆家镇志愿者协会成立后,将所有服务进行归类,分成12个项目,并将性质类似的志愿者团队归于其下。与此同时,在协会的协调运作下,不断加强团队合作,将原来单个志愿团队开展活动拓展为2个及2个以上的志愿团队开展活动。例如:“小阅读·大未来”家庭读书会与花友会一起开展亲子共融活动;文化惠民、晨光便民、花友会一起开展“敬老院送温暖”活动;企业义工与合丰党员志愿者开展“暑期护苗”活动等,通过打破单一团队服务的模式,不断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辖区志愿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每半年,协会还会对协会下设项目进行资源整合,最大程度地为全镇百姓提供更丰富的志愿服务内容。经过3年多的运行,“协会+项目+团队”的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已经逐渐成熟。
为了使陆家镇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协会探索出了志愿者准入制、志愿者评星制、志愿服务上报制、志愿服务例会制、志愿者激励制等5项管理制度。2017年又拟定出台《陆家镇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意见》,着力通过制度化来服务志愿者、保障志愿者权益,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扶持机制,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镇级财政预算,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提供保障,从政府层面“友”爱志愿者团队;并积极探索商会、企业与志愿服务的“合作模式”,鼓励志愿服务与商会、企业组队,形成“财政保障,社会支持”的经费筹集模式,从社会层面“友”爱志愿者团队。
从“优”到“精”,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在陆家镇,提起晨光便民服务队,基本家喻户晓。如今,晨光便民服务队已经成为陆家镇志愿的“老牌子”,只要“一摆摊”,就会吸引周边群众前来,只要看到晨光旗子在飘扬,就能知道晨光团队在行动。
自2008年组建以来,该便民服务队的发起人陈凤林就带领各团队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家庭,开展晨光便民、文化惠民、健康班车、生态环保、企业义工、家庭读书会、青年微课堂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做到“天天有志愿、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有成绩”,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志愿服务风景线。陈凤林也被授予“中国好人”、苏州市“十佳党员服务之星”、苏州市四星级优秀志愿者、“苏州好人”、第四届“感动昆山”道德模范、“昆山好人”、鹿城最美志愿者、陆家镇“道德标兵”等称号。
“从我一个人做志愿服务到有一帮人和我做,再到现如今成立了正规组织……30多年的时间,我深深感受到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是多么地快乐和满足。”每每谈起自己做志愿服务的经历,陈凤林总是满怀感慨,虽然有点疲惫,但他却感到十分充实。正是有这样的领头雁和标兵团队,才能一步步擦亮陆家志愿文化的底色。在“金牌”志愿服务的带动下,以陆家镇党员志愿先锋服务总队、睿凡志愿者服务队、青春地平线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志愿服务新力军开始不断涌现,共同谱写了一曲“小善铸大爱”的正气歌。
与此同时,随着陆家镇志愿者服务中心、文明益站以及启发广场、联谊花园、博怡轩、常发豪郡、香花苑、好孩子集团等志愿服务点的建成,更加延伸拓展了志愿服务的范围,丰富了陆家镇志愿服务中心阵地的内涵。
记者看到,十多年的行稳致远,“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在陆家镇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蔓延开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志愿服务实现从‘典型引路’到‘遍地开花’的自我变革,完成从‘单一主体’到‘全员参与’的跨越性转变,进一步擦亮陆家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陆家镇相关分管领导说。正如其所言,只有这样,陆家镇的志愿服务才能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文明风尚的传播才会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