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921期 >2020-12-11编印

食品“隐性”危害增多 确保舌尖上安全须以产业创新为导向
食品检测方法全方位覆盖各环节
刊发日期:2020-12-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越来越多运用新工艺、新食品原料的食品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食品中存在的“隐性”危害也呈现在大众面前。在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各项食品安全抽检通告中,不难见到农兽药残留、食品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等超标问题。业内专家表示,食品检验方法是确保人民舌尖上食品安全的基础手段,具有迫切的社会需求,其标准化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信息化引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创新发展

各类蔬果、粮食是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必需品。11月30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2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其中某公司销售的韭菜,毒死蜱和阿维菌素的检出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记者注意到,在各地发布的抽检通告中,涉及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与农兽药残留有关。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12月1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举办的食品检验方法社会需求与标准化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表示,农药残留检测如何实现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如何实现智能化,风险溯源如何实现可视化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面临的三项挑战,而信息化为研究农药残留信息化检测技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对于我国的农药残留治理,庞国芳建议,我国各部门农药残留监控计划需要进一步与我国农药残留污染的实际相衔接,同时加强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每日允许摄入量标准的研究制定,创建“国家农药残留基础大数据库”,为全面治理农药残留污染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农药残留检测信息化、大数据报告智能化、风险溯源可视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多种检测方法解密乳品成分

乳品是人们初入世界的第一口粮,而且贯穿着人的一生。分析乳品中的营养成分,加强乳品检测防控微生物污染也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母乳低聚糖作为乳制品行业的热门原料,其检测方法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南开大学教授王硕表示,建立高效准确的母乳低聚糖检测技术体系,将显著促进母乳低聚糖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及产品质量的提升。自2015年起,已有六种HMOs陆续得到欧盟食品安全局和美国食品药品严督管理局的批准,在婴幼儿配方粉及较大婴儿配方粉中的添加,配方食品中HMOs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常用于母乳中HMOs测定的方法有: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但是配方食品中HMOs测定的方法较为有限,建立同时测定配方食品中多种HMOs的检测方法还需进一步加强。

与人们对乳制品“天生具有营养”的认知不同,膳食纤维曾一度被称为“无营养物质”,但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膳食纤维不仅可以改善胃肠道消化环境还可以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们对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也开启了追捧热潮。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营养分析检测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刘玉峰介绍,目前市场上含有膳食纤维食品的除了传统的谷物、蔬菜,还有添加膳食纤维的健康食品,要想定量膳食纤维的产量,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检测方法才能得出准确的膳食纤维的结果。国内外已建立了许多膳食纤维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模拟消化过程用酶除去食物中可消化部分,获得不被消化的部分。

检测方法体系全方位覆盖食品安全各环节

保障食品安全涉及到各个环节,食品安全检测也有不同侧重。在食物加工过程、包装、环境等环节,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

快速检测技术在乳制品微生物控制中具有重要应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娉表示,目前,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主要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能够提升企业对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企业的运转效率,也利于政府监管部门对乳制品中微生物污染进行及时的管控,对乳制品制品中微生物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于功能性营养成分、微生物快速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在食品的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呋喃检测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关注的热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评估二室副主任、研究员周萍萍表示,呋喃类化合物有诸多科学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尤其检测技术不准确,无统一的毒性参考剂量,成为呋喃类化合物安全性评估的两大障碍。众多呋喃类衍生物广泛存在于烹调或热加工食品中,包括罐装食品和瓶装食品。但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它们在食品中的分布情况及含量水平。目前,主要是应用稳定性同位素内标稀释-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开发建立食品中呋喃及烷基呋喃的新型含量表征技术,为深入研究提供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