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为期4天的第46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暨海峡书画艺术产业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落幕。据主办方初步统计,两大展会共吸引3万多人次观展,除了现场销售,许多知名品牌还收获不少订单,两项相加总额近1亿元。由于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今年的观展人次和交易总额比去年略有降低,但依然在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京外展”中排名靠前。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注入了“文房”的新理念,进一步扩大展品范畴,并设置非遗技艺演示专区,吸引更多消费者深度体验和快乐消费。同时,展会还积极组织商务洽谈活动,构建展商与专业客户的对接服务平台。大批老字号“四宝”知名厂商、提供原产地笔墨纸砚厂家不仅进行现场直销,还增加了一大批优秀文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更好满足新时期人们对书房装饰应用和相关文化消费的需求。
“两个报价4万多元的精雕笔筒都被买走了,真是没想到。原本我们带过来,只是为了展示我们的竹雕工艺水平。”在歙县非遗展区,来自黄山徽派雕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在衡水非遗展区,内画工艺品、侯店毛笔受到观展市民和游客的追捧。“这是用竹做的纸,请试一试,不比宣纸逊色。”展会上不仅有来自安徽泾县的地道宣纸,还汇聚了一批来自四川夹江的竹纸厂家。宣纸主要采用檀皮和稻草制作,而四川、浙江一带因地制宜,选用竹子制纸,同样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成本较为低廉。不少市民现场试墨,给予好评。
本届展会设置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包括衡水非遗展区、歙县非遗展区、夹江非遗展区等,不仅能看到非遗展品,还能看到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演示,比如,传统墨锭是如何制作的、画师是怎样通过微小毛笔在瓶内胆画出山水花鸟的。基于传统非遗技艺延伸的文房用品更是琳琅满目,从采用传统雕版印刷的精美装饰画,到手工陶艺制作的精致茶具杯壶,从铜雕木艺制作的文房用品,到采用内画工艺制作的茶罐酒具,现场展示了众多传统工艺寻求创新“突围”的新成果。普通消费者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体验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精致好物。“我们希望传统的文房四宝、传统的‘非遗’技艺,能够与现代生活有更好的结合,使技艺和文化真正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提出‘文房+’概念的目的。”全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米军说。
本次展会还创新性地引入时下流行的直播,全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米军、厦门日报书画院院长叶韶霖、杨柳青非遗传承人杨惠萍等人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现场导览、导购,这是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四十多届以来的第一次。“文房四宝相对专业,很多观众希望有人‘带看’,这样的直播能将影响面扩大到展会之外。”主办方介绍,在直播活动中,几位直播者分别从行业管理者、专业消费者、非遗传承人等不同角度进行讲解,内容丰富详实,甚至出现了刚刚直播完某摊位展品就被抢空的情况。
据介绍,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是全国文房四宝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展会,今年第二次在厦门举办,特别增设了文房雅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形成了“文房+”的全新概念,不仅为福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中国文房四宝的传承技艺和精品好货,而且有望推动厦门成为“文房四宝”及传统书画产业的一个试验场和创新发端之地。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