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产业总第4908期 >2020-11-24编印

以德治企 心怀天下
——记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崔培军
刊发日期:2020-11-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2011231126191.jpg


“崔培军,草根的韧性折射出钢铁般的坚强,他帮一群农民完美转变为现代工人,三个全国第一的数据诠释着他引重致远的担当”。这是2015年崔培军获得河南年度经济人物时的颁奖词。

崔培军,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创始人、党委书记。曾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榜”“河南省经济年度人物”“孝老爱亲时代楷模”“中原十大公益慈善人物”和河南省 “五一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

长垣市是全国起重机生产基地,占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作为全国起重机产业的龙头企业自然会占据半壁江山。从2002年建厂至今,崔培军作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专注于起重机研发制造和销售,初心不改,矢志不移,带领河南矿山4000多名员工创新发展,继续保持了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先进设备、标准车间规模多个全国第一的美誉。

走过艰苦的创业征程,回顾难忘的峥嵘岁月,崔培军创造了“一个人,一个企业、一方富裕”的创业传奇故事。

回归故里,二次创业再起航

少年壮志不言愁。当初,14岁的崔培军为摆脱贫困状况,怀揣着借来的35元钱,背着眼镜箱开始奔走异乡,踏上了艰难曲折的经商路。风餐露宿,省吃俭用,经过几年不懈的奔波,实现经商资本的最初积累。

志存高远再出发。18岁的崔培军以敏锐的商业眼光,看到起重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商机,他果断放下眼镜箱,倾几年的积蓄,在河南许昌市开办了起重经营门市部。凭着他诚信的商业理念,门市生意兴隆,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商业天地。

勇于探索攀高峰。22岁的崔培军以更大的气魄和追求,踏上了秦晋大地,来到了山西大同市,瞄准了煤城的钢铁设备,依托长垣防腐产业优势,很快筹建了“京包防腐工程有限公司”。他以诚信的服务、科学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使公司成为大同市的明星企业。

每个时代,都有勇立潮头敢于在风口浪尖上搏击的先锋;每个行业,都有身先士卒、不计个人得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勇于攀登的排头兵,崔培军就是这样一个先锋和排头兵。

2002年,崔培军响应长垣县委、县政府“回归工程”的号召,抱着“回归家乡、造福桑梓”的宏愿,发誓要在坑洼荒芜之地兴建起一座现代化起重机制造企业。“三下大连,六上北京,十到太原,搞设计、找图纸、学技术、招人才,数过家门而不入……”创业之路有多崎岖,回报就有多丰硕。在他的人格魅力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影响下,10余名中、高级技术人才,100多名技术工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起重机图纸设计、制作等系统性工作,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生产、当年收益。

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在外创业成功的人士都回乡兴办“回归工程”,河南矿山周围已形成起重工业园区。后参木村几百名村民和周围数万名滩区群众,打工不离土、不离乡,改变了昔日的困窘状况,走上致富路。

厚植乡土,造福桑梓报乡亲

在崔培军的精心经营下,一个仅有10余人的起重机小作坊一跃成为拥有员工4000余人的中国起重机领军型企业。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崔培军始终不忘“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初心,带领河南矿山全体员工扛起脱贫攻坚的大旗,用了19年的时间,将“造福桑梓,回归家乡”的宏愿发展成为享誉一方的扶贫盛宴。他曾为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投资400 多万元;2013年3月,为长垣县平安建设一次性捐款500 多万元。他的善捐涉及教育、文化、社区建设、社会事业、帮困济贫、救灾解难各个方面,累计捐款上亿元。

至情至性,孝善文化熔铸企业之魂。崔培军倡导并全面启动了以“孝心、善行、共赢”为主题的孝文化建设活动,连续举办九届“河南矿山中秋孝文化节”。“百善孝为先,有您月更圆”,公司从2012年开始,每年中秋节期间,邀请员工和业务经理的父母,在公司连续举办5天文艺晚会,他亲自送鲜花、敬酒、发礼金和礼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南矿山孝文化体系。

自2004 年创立“河南矿山助学基金会”以来,崔培军每年注入资金100多万元。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助学资金1500余万元,连续17年矢志不移资助3200余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崔培军率先捐资200万元、蔬菜90吨、空气清新机150台,倡议带领员工捐资190万元。如此善举,充分诠释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品格,为行业树立了社会责任标杆,彰显出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三心”孝文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是企业家精神的作品。人们普遍认为,河南矿山成功的秘诀有多个方面,但是老板崔培军的人格魅力是具有决定性的一面。

他的管理理念是“三心”,即孝心、诚心、热心。崇孝尚德、以德治企是他的治企方略之一。“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能和谐相处,还谈什么朋友啊、诚信啊,都是假的!”这是他获得河南省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面对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深情说出的一句话。

崔培军的雄心壮志是“要干就干大的”,大气、大智、大勇是他决策的基调。“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光彩慈善公益杰出人物”“优秀共产党员” “全民创业中国100标杆人物”、河南省十大经济年度人物、中国重型机械行业优秀企业家等近百项荣誉,背后折射出崔培军致力于将河南矿山打造成“中国乃至全世界起重行业领军企业”的雄心壮志,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无比坚定的企业使命感。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崔培军的人才战略是不惜重金,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19年来,河南矿山以优越的环境招揽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聘请了王继生、须雷、陆念力、兰朋、程文明博士、教授等多名行业顶尖专家,组建了200余名中高级工程师的技术团队,设立河南省矿源矿山起重机研究院,建立了三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崔培军深谙借力扬帆的奥秘,通过与北京起重机研究院、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西南交大、太原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院企科技合作交流,解决了企业诸多高新技术问题。

崔培军视“创新转型”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通过超前的创新升级谋略,把公司推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崔培军从2012年开始,累计投资10亿多元巨资引进更新各类高端设备1600 余台(套),可独立完成起重机生产所需的所有工序,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也加速了高端设备的更新。

“单梁、端梁U型槽柔性化生产线”“LD轮复合锻造工艺”、机器人内外缝焊接生产线、智能车间机器人智能工作站、大数据与智能设备、智能产品、智能管理等信息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等,在业内都是最先进的,引领着起重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潮流。

“早转型升级,早获得主动”,崔培军说到做到,以雷厉风行的决策风格迅速推动了生产模式、产品模式由传统起重向新型起重发展;由通用起重向特种智能装备转型,荣获了“国家级绿色工厂”“河南省智能工厂”“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等称号。

对于未来起重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崔培军给出清晰的答案: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制造业将向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方向转型升级,自动化、智能化起重机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起重装备行业大有所为。

如今,崔培军正以其超前敏锐的眼光、独具匠心的手笔、热情饱满的信念、刚直稳健的步伐,谱写着企业发展的一个个传奇,推动中国起重装备制造产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闫玉杰 崔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