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 亮
眼下,不少非遗项目通过网络直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想学非遗。借助网络直播,那些遥远的非遗传统文化正在走入现代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众多,除了人们知道的传统手工艺,其实还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以及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等。在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有人会对非遗有着固有的印象,还有人认为非遗曲高和寡,其实,非遗自古以来和民间生活密切相关。
在当下,非遗文化不再只用传统观赏模式,技术手段打破了过去常态,非遗与潮流结合,展览、直播、短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层出不穷,深受年轻人追捧。特别是网络直播,其具有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的特点。古老的非遗项目正在多加利用这一方式,向人们展示其自身的独特魅力。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方式的改变,让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变得比以前更直接也易于接受,用直播的方式,不仅更接地气,传播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非遗要传承发展,必将需要年轻人的助力,要让这一群体发现非遗之美,就要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上下功夫、做文章,助推更多的非遗项目,走入年轻人的生活。从消费端发力,非遗“触网”有利于帮助非遗传承人特别是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拓宽销售渠道,也可以让广大传承人通过市场销售检验自己的作品和产品,进一步提升技艺水平,促进非遗传承。相应地,非遗直播也优化了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为非遗文化从展示传播到商业盈利,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几番试水之后,互联网平台正成为“传承人宣传非遗,让非遗走出深山;现代人了解非遗,非遗装点现代生活的有效载体”。非遗传承人现身说法,直播平台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让人们共同参与进来互动交流和体验,效果立竿见影,在创新非遗传播途径,吸引更多人了解和走进来,在普遍受欢迎的同时,助推古老文化更火热。
除了直播以外,以更多方式传播非遗文化,依托互联网传播和文旅融合优势,探究非遗文化与公共空间融合模式,迈开跨界拥抱混搭文创产品,丰富创新非遗传承传播样式等等新途径也在不断探索之中,目的就是为了让非遗项目拥抱更广阔天地,焕发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