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会展总第4893期 >2020-11-03编印

后疫情时代 地方会展业再出发
刊发日期:2020-11-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因疫情沉寂了数月的会展业,发出了强烈的加速复苏信号:9月,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办;10月,为期10天的第128届广交会在“云”端开展;11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启幕……重量级展会一场接一场。

攀升的数据是地方会展业复苏的有力佐证。比如,第三季度,广州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269场,增长55.5%;合计展览面积增长21.5%,位居全国第二。

“专业展会、大型展会、线上展会快速发展,展会结构有所优化,进一步加快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步伐。”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日前表示,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会展业务有近半年停摆,不过,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向好,近日会展业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2020年中国会展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比重将会大大增加。

数字展会时代到来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会展业造成了全方位的冲击,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展会的高质量发展或成为解决生存之忧的唯一出路。

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先进表示,疫情的袭来全方位促进了会展业数字化的发展,现在的会展行业已经迎来了虚拟展4.0时代。

科隆展览(北京)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拥抱这一新变化。比如,8月27日—30日举办的科隆游戏展,为了成为能够承载预计9000万点击量的线上展会,它选择将自己转换为一个B2C的内容输出平台。再如,9月23日—24日举行的科隆数字化商品营销展览及大会,所有的营销方案依靠的都是以数字化的展示形式,以及面对面的沟通完成的。

陈先进认为,展览业数字化的价值不在于产品和服务的本身,而在于对整个会展行业的赋能。“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和理性地定位会展业的数字化作用。”

中国家具销售商联合会荣誉会长蒋学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上与线下的“双线会展”模式是未来行业的必然趋势。“展会需要一定的场景才能营造体验感,实现交互并更好地促进消费转化,尤其是家具等行业更为需要。在疫情影响下,包括科隆国际家具展在内的产业会展是帮助所在行业走出困境、恢复正常发展的重要平台。”

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下会展如何融合线上导流,如何设计、策划和组织实施会展活动都需要重新思考。

新格局下大有可为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会展业如何再定位?“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而会展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认为,会展业应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升级和重构,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从服务于参展商转向服务于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外贸行业发展。

“实际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呈现产品、交流技术、建立人脉就需要国际展会作为资源配置平台和对外开放枢纽。”科隆展览(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崔国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展会就是打通产业上中下游和纵横各环节的‘疏通剂’。”

疫情冲击下,会展业已经全面步入产业的战略重构和创新蜕变的全新发展时期。其中,蕴含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挑战方面主要有,受创的会展经济亟待恢复,需要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重启后展馆的高负荷运作;经济影响整体的运营成本和效率;上下游产业链业务的停滞,需要较长的巩固时间等。”崔国豪分析称,其中也蕴含着新的机遇:一是展会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体现出展会核心价值存在的必要性;二是疫情为企业发展优化了竞争环境,这是一个优胜劣汰、沙里淘金的过程;三是展会催化行业充分竞争,也推进更多主办方之间的合作,在高效低耗的互通中不断释放市场价值。

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中,蒋学顺一开始也和大多数业内人士一样,为接下来的发展感到担忧,但是肯定不能原地踏步,更应放眼未来,增强行业联动效益,提升产业链风险抵御能力。

据崔国豪介绍:“往年,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会进行快速销售,精力主要放在后续的服务上。今年,我们适当拉长了销售时间,并不是代理或客户的积极性不高,而是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我们会有二次、三次甚至多次沟通,确保展商和代理有思考冷静期或者有时间作出应变计划。”

“面对面地接洽永远是展会最主要的核心价值。”崔国豪透露,为了确保这种人际社交活动既安全又高效,科隆展览开发了一系列无缝衔接的措施,将指导展会上各类型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中互动。 (经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