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市杨侨镇(原杨村华侨柑桔场(国有农场))位于博罗县东部,距县城罗阳镇40公里。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主产柑桔、龙眼、荔枝、花卉和苗木等。镇内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充足、连片、可供开发的国有土地资源。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广梅公路、广河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金龙大道、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穿境而过。现下辖12个办事处、2个居委会,总面积89.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其中归侨及侨眷约1.3万人。
作为镇长,当地的主要任务无外乎是基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虽然这两项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实际上却是息息相关的。基层社会治理就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基础设施、推进民生事项(教育和医疗)、保护环境以及乡村振兴等诸多内容。
经济发展比较好理解,就是想方设法推动本地区工、农、商业的发展,尽最大可能让其繁荣并给予当地以合理的各种税收。经济发展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的一项大事,但是这项大事包含着诸多小事、慢事、不连贯事等事项。乡镇发展也要讲求轻重缓急并重。
杨侨镇是2003年由国有农场转制为乡镇,历史比较短,文化积淀较薄,在这种情况下,杨侨走出去的各类人才也比较稀少。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系统发展杨侨,推进杨侨快速前进,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杨侨镇虽然处于珠三角区域,但也是的珠三角的最边缘,地理上不具备优势,也搭不上短期内区域发展的便车,所以杨侨必须从自身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以下所谈思路仅仅是就杨侨镇而言,不具有可比性。
第一步,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那就用好杨侨镇的工业土地。杨侨镇有一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面积3.92平方公里,由于杨侨镇的地理位置处于珠三角的边缘,所以工业园区的发展比较缓慢,人才留住较难,产业工人比较难找。随着深圳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杨侨镇承接的一线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工厂逐渐增多,2019年,杨侨镇的税收首次达到1.12亿元。目前,工业发展面临的几大问题:第一,土地问题,因为杨侨镇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所以土地对杨侨来说不是问题;第二,交通方面,虽然有几条高速穿过杨侨镇,并有高速出入口,但是毕竟远离深圳和广州,交通方面的不便就是物流和人流的不便,目前赣深高铁将经过杨侨镇,高铁站距离杨侨镇约6公里,预计明下半年通车,极大缓解了杨侨镇与大城市之间的交流;第三,产业工人问题,现在各地的工厂基本都存在招工难、留工难、培养难的问题,拥有掌握一定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就更难了;第四,产业链配套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产业集聚的问题,产业集聚了,产业链自会有市场自我调剂。
第二步,园区有了,发展的基本条件具备了,那么必须提供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即开展杨侨镇的基层社会治理。首先,杨侨镇必须是一个治安良好的乡镇;其次,杨侨镇的民生事项,例如供水、就学、就医等基本生活保障是否具备?供水等商业活动可以一目了然,但是就学和就医就不好评价了,如果杨侨镇的基础教育以及当地的人文环境良好,对外招商以及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就具备的很大优势。杨侨镇最近几年非常重视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在教育和医疗上的投入,单单是由镇财政负担的就超过了九千万元。借用杨侨镇镇委书记黄振明同志的话说:“投入医疗的钱是为了解决今天的事;投入教育的钱是为了解决明天的事。”
第三步就是人员的问题,再具体一点,就是有文化素养的人的问题。上面提到,园区有了,部分企业进驻了,治安具备了,民生等基本硬件具备了,接下来就是软件的问题,软件也是最难的,最需要时间,最需要持续不断推动的,也是最需要有一种“栽树定有我,乘凉不一定有我”的大我精神才行。要正视几个问题:一是,外地人选择杨侨镇的意愿没有那么强;二是,杨侨镇的年轻人都往外面走;三是,留在本地的人,文化素质和年龄都不具备优势。这些问题所延伸出的问题更多,例如,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难学生、单亲家庭等社会问题,如果连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如何吸引外出的年轻人?如何吸引外地务工人员?如何留住一定的技术管理人员?
第四步,提升本地教育氛围。如前述,在硬件上投入了大把的钱,但是最值得投入的是软件,是人文环境。怎么做呢?一是留住优秀教师,从今年起,杨侨镇拟给予在镇辖区公办学校任教的具有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师每人每年一万元的奖励,其中七千元作为基础奖,另外三千元作为绩效奖,用于对老师的支持。二是,从今年起,杨侨镇对于教师的教学奖励由以前的每年50万元,提高到每年100万元,用于尊师重教的行动。三是,杨侨镇中学作为乡镇中学积极与市级中学惠州中学(惠州市前两名的公办学校)形成教联体,引进对方的师资和先进理念等。四是积极推动家长的教育,杨侨针对全镇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根据孩子成长规律,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中,而不是单单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让家长明白,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是第一位的,老师和学校是不能替代的。五是提倡各个村庄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邀请本年度在中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家长在本村内召开一定范围的座谈交流会,以此来推动本村重视教育的理念。这个过程需要至少5年时间持续不断去强化。
第五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上述所讲的教育人文的投入不是简单地听几节课,开几场座谈会,多买一些文具就行的,这一切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普通老百姓如何解决是最大的问题。由于杨侨镇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可能,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农民有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和进行一定基础的专业培训”。当然,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但是土地仍然属于农民,只是暂时交由各种农业社负责打理,土地基本的收益(地租)还是给回农民,但是土地上农业增值的部分就是劳动者所得了。
乡村振兴就是让农村活起来,让农民有一定的谋生技能,让农业繁荣起来,让土地不要丢荒,让农村人文素养提起来,让农村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所以,杨侨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农民收入提高了,教育意识增强就有了物质保障。
第六步,在本地就业达到一定水平(基本是普工)的基础上,要想办法吸引本地的在外读中专、技校的学生回来(当然学历越高的人回来更好),这样就解决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关键是怎么吸引回来?目前有个想法,还没有具体实施,就是通过“抛砖引玉”的办法吸引人才回来。对于每一个毕业后愿意回来并且和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至少为三年)的在外求学的中专或技校的本地人员,镇政府每月拿出一定的钱来奖励学生的家长,感谢和鼓励家长们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钱的多少以镇财政的实力来定;同时积极和企业沟通,三年后由企业根据该员工的表现来承担这笔费用,具体到每个企业,这笔钱的付出就是比较小的比例了,以此来达到“抛砖引玉,花小钱撬动大钱的投入”。
第七步就是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上面几个问题迎刃而解,企业面临的求学、就医、招工、治安、社会服务、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将大大改善,杨侨所拥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将再一次发挥巨大效应,所谓的产业链、产业集聚区等都会解决,企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本地政府的税收收入大大增强,杨侨又可以投入到下一轮的社会发展中了。
最后一步,上述讲到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为产业工人,土地交由专业的农业合作社或农业公司,对土地进行系统的、规模的、集约的、产业的开发,粮食安全也就有保证了,乡村振兴就具备了比较系统的条件,接下来就是不断完善、补充、提高了。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由教育理念的驱使去思考、去前进、去完善。
作为乡镇镇长,这些设想不一定全部能够完成,但是必须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必须具有“功成不必有我,过程必定有我”的精神。
(惠州市杨侨镇镇长 卢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