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844期 >2020-08-18编印

别让“贪念”助长劣质“网红坚果”
刊发日期:2020-08-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幽 月


近日,涉及劣质“网红坚果”的话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据央视财经报道,浙江海盐警方破获一起网红坚果制假售假案,该案件案值达到1000多万,且霉菌数量比正规的产品超标了10倍多。

对于商家来说“逐利”本事无可厚非的,但是以劣质产品压低产品价格,吸引消费者就属于缺乏商业道德。促使劣质“网红坚果”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为坚果产业的健康形象抹黑。“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旦消费者对于坚果产品产生抵触心理,丧失了产品信任感,必将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品质决定价格是不变的商业规律。而当普通消费者面对“网红坚果”时,只能通过望、闻、问、切的鉴别手段,去判断产品的优良,进而去选择“价廉物美”的产品。要知道眼见不一定为实,更何况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霉菌呢?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网红坚果”价廉和物美的吸引下,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就会放松警惕。

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一些“网红坚果”的包装与大品牌产品的包装外形,不论从颜色、设计、图案都极为相似,令人难以分辨。不少老年消费者品牌意识不强,看到相似的包装,甚至以为所有的“网红坚果”都是一个品牌,和在超市里购买的是一模一样的产品。第一印象中就已经迷惑了不少消费者的“信赖”。

“霉菌数量比正规的产品超标了10倍多。”霉菌的存在你看得到吗?当警方调查结果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又有多少人去思考这一庞大销售规模背后隐藏的真相?有专家曾介绍,虽然霉菌超标不能直接反映产品可能导致人群健康问题的风险程度,但可以间接反映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卫生状况的优劣。事实证明,在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坚果制假窝点环境恶劣。

笔者认为,对于劣质“网红坚果”,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让劣质产品无所遁形,顶限处罚让不良商家望而却步。 

其次,大型的坚果品牌,要具备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对于自己的明星产品,要积极申请包装、配料的专利保护。不能让企业的广告费被劣质产品占了便宜,让劣质产品用包装“蹭热度”。

    再有,针对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社区、企业、媒体等部门,要积极宣传如何辨别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该如何用最简单、最直观的办法去判断坚果的质量。在宣传执法力度,曝光不良商家的同时,用知识武装消费者,从根本上阻断劣质“网红坚果”的泛滥。

最后,笔者不得不劝咱们消费者一句话,“便宜没好货”啊!看着眼前包装精美、配料丰富的“网红坚果”,不要被廉价所迷惑,两块钱一袋的价格不可能吃到菲律宾的香蕉片、越南的腰果、美国的杏仁,就如同十块钱能买不到一瓶真的茅台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