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中牟县冷藏保鲜协会会议室内挂着一份入党誓词。就是这份入党誓词让协会的党支部书记刘少臣时刻记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从协会成立党支部的那天起,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狠抓教育工作,发展党员,培育党员。在他的带领下,探索出了“发家致福、修身做人、 回报乡亲”的三部曲。在14年的时间里,该协会先后培养出30多名党员干部回村任职,其中12人担任支部书记,18人通过竞选担任村主任、村民组长等以及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他创立的中牟县冷藏保鲜协会被誉为基层干部的“孵化器”“农村人才培育基地”。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夯实协会基础
中牟县是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大蒜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牟冷库不多,2000年才成规摸,成立协会之前,中牟冷库一盘散沙,无人管理,安全事故易发。为了发展大蒜产业,当地政府鼓励群众建冷库以便于保存。在此背景下,全县各乡镇建的冷库有上百个。因为缺乏统一管理和信息沟通,造成许多冷库库存货物不均,有的乡镇冷库不够使用,有的冷库空空如也,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这种现象,让曾经在县供销社任职的刘少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在2004年10月份,经过相关部门同意,他成立了中牟县冷藏保鲜协会。2006年成立了协会党支部。刘少臣和协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研究制定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案,自费建了3层办公楼房,用于培训学习。有了办公场所,积极建立培训机制,引导党员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以“理论为导向,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活动,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知识、市场经济、社团组织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不断壮大协会党支部的新生力量。村民的口袋富不富,首先看思想能不能“富起来”,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有机结合,开展致富教育,让人才成为村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协会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吃亏是福,要能吃亏”
曾担任中牟县4届政协委员的刘少臣,和协会党支部遵循抓“内治、强内功、抓管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致力于自身建设。刘少臣的发展思路主要以服务种植农户为主,组织成立农民保鲜冷藏技术培训班,把从事种植大蒜、西瓜产业的农户和当家人作为培训的重点,为其传授种植栽培技术和蔬菜保鲜冷藏知识,在农药使用技术等方面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重视绿色发展,生产有机农产品,使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为中牟的大蒜、西瓜、蔬果产业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拉长产业链,协会把成为致富能手的党员干部派回村当干部,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对于回村任职的党员干部,刘少臣提出要想当好村干部,首先要学会“吃亏”,想贪百姓的钱就不要回村当干部。回村发展的村干部不仅要能帮人、助人,干实事、干好事,而且还得人品好,思想正,肯吃亏。从协会出来的干部、党员,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实事求是,当好致富带头人。
截至2020年,中牟县冷藏保鲜协会发展冷藏保鲜库157家,每年全县150余座会员冷库可解决就业岗位8000余个,解决了中牟县社会剩余劳动力近万人。特别是2014年,在刘少臣的资助下,周口市扶沟县大刘庄村刘闯、刘冲兄弟二人双双考入清华大学。在社会慈善事业方面,刘少臣每年花费30余万元慰问养老院的老人、贫困户及资助家庭困难学生。
创建“三部曲”培养干部
协会党支部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会员单位的需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践行承诺,为农民保驾护航,解决闲杂人员、下岗职工就业,为政府减少负担和压力。协会党支部发挥冷藏保鲜协会覆盖区域大,产业链长,涉及党员多,教育群体丰富的优势,探索“孵化式”党建的新模式,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孵化”对象的层面上,更是要解决“两新”组织执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创造了党建“三部曲”的方式;第一步,发家致富。带领党员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开阔眼界,请专家讲授经营致富理念和互联网+思维,对符合要求的党员提供资金帮助创业;第二步,修身做人。教育党员想做事,先做人,坚定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勇当先锋争当道德模范,帮助弱势群体;第三步,回报乡亲。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党员社会责任感,自己富了不忘群众,勇于吃亏,乐于服务,同时教会农村工作方法,鼓励回村任职。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通过培训学习,协会把那些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善谋事、勤思考的党员骨干选配到各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去,充实到基层干部岗位上,使协会党员渗透到各层面上创造社会价值。近年来,已累计有30余名素质高、能力强、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优秀党员回村任职,其中12人担任支部书记,18人担任村委会委员,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农村干部队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其中,官渡镇大马砦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六,在个人发家致富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加入协会两年后,2006年他被村民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任职后,个人出资300多万元,对村内4万平方米道路进行重修、绿化,并对村内下水道公共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带领群众搞农业产业化,在村内建了100余座大棚,大幅度地提高了村民收入。现在的刘小六已成为镇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冉充志,青年路街道办事处邢庄村主任,协会会员,加入协会时间是2005年6月,回村任职时间是2012年10月,其座右铭:“不让村民过苦日子,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自2012年开始,他担任青年路街道办事处邢庄村主任后,首先自费35万元,建成全县第一座以个人名义出资修建的村文化大院,结合本村80岁以上老人数量多的实际情况,在他的推动下,2014年邢庄村建成生态长寿村。每年为村内老人、贫困户、环卫工及退伍老军人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村内百岁老人发放慰问金1000元,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800元,累计捐献80余万元。
明山庙村党支部书记陈全河,中牟县冷藏保鲜协会会员。在他的带动下,明山庙村彻底改变了道路泥泞、民居破旧的问题,扭转了规划无序的局面,修建起了5层村文化大院,并对民居实行全面升级。经过几年的建设,村中家家户户都建起了3层楼房,在此基础上,他带领群众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路旁建设绿化带,如今的明山庙村,成了全县闻名的文明村、致富村。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在协会的努力带动下,像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回村任职后以身作则,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还有很多人。
2010年6月,协会党支部分别被中共郑州市委表彰为“五好”基层党组织;被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2011年6月,协会党支部被中共郑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协会被中牟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同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党支部被中组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协会努力发展至今,获得的奖牌奖杯多达百余个,每个奖牌奖杯的背后,都彰显了协会各个会员和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成果。
(皇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