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视点总第4827期 >2020-07-24编印

山区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对策
刊发日期:2020-07-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200723110459.jpg

□ 王昌明


近年来,我国山区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其中较为严重的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特别是对于地区区域生态系统十分复杂,树木和植被充分覆盖的山区来说,道路交通建设将不可避免地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存在矛盾。在山区道路交通建设中,如何做到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此,本文着手分析山区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并针对具体矛盾处理策略展开探讨,总结出解决这一矛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愿能给实际工作起到些许参考作用。

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分析

从矛盾和冲突的主要角度来看,所有事物都有冲突,并且万物的整体发展也从头到尾都有冲突运动,即万物之间都有矛盾,并且随时都存在矛盾。山区交通建设也是如此,为了突破落后交通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要优先发展交通业,全面改善交通运输的基本条件,保持渠道的畅通、自由、流通,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交通建设也会带来一些生态和环境的核心问题,如占用大量耕地,大大减少了农民的耕种面积;大规模破坏茂密的森林树木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道路交通建设对山体的开挖,会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除此之外还会造成汽车尾气、噪声污染等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可见,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正确处理矛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在道路交通建设中,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便捷和安全的交通条件,以温暖和谐的方式与环境共存,以及不影响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线路规划所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气候特征等方面,进行项目的施工设计和管理。例如,在丘陵和山区,必须结合地形地貌和生态保护进行方案的设计,为保证最终的结果能够达到保护和创造生态居住环境的目的,并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存。

统一性与系统优化原则。在进行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时,我们必须平等地将道路交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进行整合和统一。实现道路交通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将其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原则。为了避免打破生物种群的规律,我们应该通过各种生态位,分层次、分级别地充分利用我们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努力实现生物的多样性。我们要坚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提高生态结构的可控性,明显改善生态系统。

正确处理好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一切事物都是各种矛盾的对立整体。两点论认为,我们的矛盾可以是主要矛盾,也可以是次要矛盾。同一冲突中矛盾激化又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理论警示我们,必须推广事务的全面发展、快速推进,必须在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时加以解决。

  当前,发展不够仍然是山区交通事业存在的主要矛盾,要继续推进交通建设,增加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的通车里程,以更好地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注重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科学规划设计线路是解决矛盾的良策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应继续进行深入的生态系统环境研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保护沿途的地理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防止水土流失为前提进行设计。在选择其中的路线时,需要充分研究各种路线对沿途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科学合理确定路线,大幅度减少耕地占用面积,全面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一是严格保护重点区域。在选择路线图时,应避开施工不便和自然风景优美、有着历史文物的自然景观、名城、名镇、名村等区域。为了防止破坏自然环境,必须根据项目所在的地区环境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特别是在临河水域边施工时,必须进行边坡防护和水土保持,并防止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

二是隧道优先,以桥代路。在进行山区施工时,大填大挖很容易导致各种生态和环境问题。例如,植被被破坏、山体滑坡以及水土流失等。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如果施工地区的山体较高,应选择隧道穿越的方法。最好不要使用开挖路堑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原地面的干扰。如果施工区域是低洼、峡谷地形,那么最好不要使用高填路堤的方法。通过架设桥梁可以有效的减少借土填方的数量,并且节约土地资源。

三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在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方案提案的研究性阶段中,应严格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数据可以很好地预测和评估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以控制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认真实施环境保护设施和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的设计与协调,在项目建设中,除使用明确标准外,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环境保护标准不能被使用,结合行政、经济和法律要求来进行日常管理。

四是加强道路绿化工作,建设绿色通道。在路肩、斜坡和坡脚进行全面的绿化建设,在树木、灌木、花卉和草坪上进行多层绿化,覆盖所有暴露的表面。道路的绿化应与周围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并创造和谐自然景观,并让人们感受到人在画中游的生态道路交通体验。

综合来说,在实际建设时,施工单位应当以尽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目的,同时充分考虑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等,有效协调二者矛盾,避免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情况发生。对山区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竣工验收及后续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充分地遵循人文主义、统一和标准化、物种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协调统一,既可以有效地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道路维护,又可以有效地应对高山地区的交通建设和生态系统建设与环境的冲突,同时兼顾生态平衡的整体发展。

                                                            (作者系十堰市第二建筑设计院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