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视点总第4827期 >2020-07-24编印

希望 从这里开启
——湖北郧西一中成功之路的探索与回望
刊发日期:2020-07-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200723110503.jpg


□ 汪宏升


  地处鄂西北崇山深处的郧西县一中,坚持“求真·求善·求美;立德·立功·立言”的办学理念,以“养正观成,立德树人”为中心,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先后有一大批学子被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录取,连续多年高考成绩在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被评为“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文明单位”等,他们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探索值得推广。

滔滔汉水滚滚东流,奔腾不息;巍巍秦岭绵延千里,雄视东南。

郧西县第一中学位于汉水北岸、秦岭南麓的郧西县城关镇北郊,依山傍水、人杰地灵、环境优雅,英才辈出。1938年,武汉失守之后,大批知识分子西迁至襄郧两地,为解决内迁青年求学、就业问题,决定兴办湖北省联合中学。1941年秋,创办“湖北省立郧西县初级中学”, 1953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中学。1956年,学校改名为“郧西县第一中学”, 1984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2006年被授予“十堰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称号。

近年来,郧西一中以打造区域品牌学校为目标,坚持“求真·求善·求美;立德·立功·立言”的办学理念;以“养正观成,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坚持“深化改革、深度学习、深耕内涵”三大主题;求实进取,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敬业、进取、群体、塑造、奉献”的一中精神薪火相传,先后有一大批学子被清华、北大、浙大、复旦、中科大、武大、华科等知名高校录取;连续多年高考成绩在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一、明确一个中心。以党建统领学校一切工作,深化改革、深度学习、深耕内涵,为实现“管理提档、质量提升、发展提速”的任务砥砺前行。

二、实现两个回归、两个构建。两个回归:管理回归。“回归教育本源,专注教学主业”。校领导班子抓好一个面,蹲好一个点;夯实“三个负责制”,落实“三个负责制”,即班级管理、学科管理和年级管理;下好三个“一盘棋”,即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一盘棋、高一、高二、高三一盘棋、高三备考一、二、三轮一盘棋,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明确目标,压实任务,夯实年级组管理这个基础。

  精神回归。“回归精神原乡,坚守创业本真”。在县一中精神和文化的长期培育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时常在笔者脑海中萦绕,郧西一中精神、郧西一中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把典型树立、舆论引导、活动熏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使“一中精神”和“一中文化”人格化、形象化,成为全体师生共同拥有、不可或缺的共同支撑。它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在学校内部和外部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郧西一中精神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塑造精神等内容。这是学校近八十年办学历史中最宝贵的财富,需要充分挖掘其内涵和精髓。“回归精神原乡,坚守创业本真”。经营一所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经营人心,聚沙成塔、众志成城,才有战斗力。

  两个构建。构建“朴实而有个性的魅力课堂”,“朴实而有个性的魅力课堂”是“洗净铅华归朴实、回归本真显本色”的课堂。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首先要做真实的自己,虽然坦诚真实的一面,会让人感觉不堪,可能还少不了痛苦,但如果要想使自己的一生充实、有价值,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做真实的自己。

追寻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最有效准则。——丹妮尔·拉波特《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 。

  “朴实而有个性的魅力课堂”是“认识自己、塑造自己、成为自己”的课堂。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海明威《真实的高贵》。

“朴实而有个性的魅力课堂”是个性与共性、一般与特殊相统一的课堂。“朴实而有个性的魅力课堂”是共生、共存、共融的课堂。 

当前,在课堂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上照本宣科,“一灌到底”;教学个性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失去自我,“一电到底”;教学风格上互相“复制粘贴”,把课堂教学等同于工业产品的加工制造,“一模就灵”;课堂设计上“作秀表演”,搭建师生集体表演的炫目舞台,“一演就行”等等。

  怎么办?“寻我”——寻求自我价值存在感,寻求自我成就实现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 “寻我”就是要构建个性魅力的课堂,它具有独特的情感魅力、独特的语言魅力、独特的设计魅力、、独特的情景魅力、独特的生成魅力。        

“寻真”——遵循课堂教学一般规律,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包括教师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的不同、年级的不同、班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共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回归课堂本色,构建 “朴实”课堂。

  “寻美” ——建设个性化、多样化的课堂,实现“各美其美”;课堂建设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实现“美人之美”; 课堂建设中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和谐共处、和谐共生,实现“美美与共”。

“寻实”——建设“朴实课堂”需要克服“三多三少”。在课堂结构上活动多,基础知识传授少;在课堂设计上预设多,动态生成少;在课堂组织上教学手段多,课堂实效少。建设“朴实课堂”需要在活动中渗透知识传授,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注重有效生成,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提高课堂实效。

构建“阳光而有个性的魅力德育”。夯实三大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三强”、“三提”、“三深”。

“三强”措施:促班子作风转变,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教风学风转变,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后勤内务服务作风转变,切实加强教辅后勤队伍建设。

“三提”任务:管理提档、质量提升、发展提速。

“三深”方向:深化改革、深度学习、深耕内涵。

推进 “四项工程”、提升“四个涵养”、加强“四大教育”、实现“四大目标”。

推进 “四项工程”:“路过青春陪护制”。每班每天一名家长陪读、陪餐、陪寝,对学校工作形成倒逼机制,密切学校与社会、班级与家长、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同时学校接受家长的检验和检阅,将“家校共育”推向新台阶。

“青蓝工程序列制”(青蓝工程导师制、相伴成长考核制、班级管理正副班主任制)。实行“五带”:带德——为师之魂,带才——立身之本,带教——发展之要,带研——力量之源,带实——强校之基,促使年青教师尽快成长。

教育教学视导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朴实而有个性的魅力课堂”,构建 “阳光而有个性的德育体系”。

“校情校风咨询制”,加强对财经财务、维修采购等敏感环节和事项的监督管理,让一切都晒在阳光下。校领导班子向校情咨询组寻方问计,接受校情咨询组质询,接受校情组监督,对广大教职工负责。校情咨询组由汪运生、熊月光、刘金峰、范世广、郑大朝五位同志组成。校情咨询组职能:建言献策、全面监督、调研质询。

提升“四个涵养”:“立足校本,涵养德行”的魅力主题班会;“自主管理,涵养品格”的魅力晨会;“示范引领,涵养情怀”的魅力升旗仪式;“强健体魄,涵养心性” 的魅力课间操。

  加强“四大教育”。即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庄重教育。

实现“四大目标”。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教师提高、让社会赞誉,满足全县人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要。

走出五种误区,明确办学方向。课堂建设上走出“学层面丢本质”的误区。一是停留在形式层面,忽略了更本质的东西,学其形忽略其神,限于具体的事务性的变动,而与改革的核心精神绝缘。课堂改革的核心精神在于“唤醒”和自我觉醒,在于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两个 “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或弱化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失之偏颇的错误。

借鉴经验上走出“盲目取经,忽视校情”的误区。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上盲目取经,忽视了对自我校情的具体的历史的把握,盲目又盲动,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贻笑大方,其结局是草草收场,无果而终,建基于“自我”的学习借鉴体系,方能行稳致远。

教学管理上走出“自己的头颅长在别人的肩膀上”的误区。教学管理上采取“宗教式”的借鉴,既有宗教崇拜般的狂热情绪,更有宗教式的顶礼膜拜,缺少知性和理性,缺少了自我革新的教育哲学思想的支撑。“自己的头颅长在别人的肩膀上”,亦步亦趋,简单的模仿与复制,须知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它是不可复制的。在这里,建议记住冯友兰这样一段阐述:“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视宗教的洪福”。教育之“道”就是教育思想,形而上之就是教育的哲学思想,陷入宗教式的狂热膜拜中,必然是主观的幻觉。一旦与客观实际想脱离,行之不稳,走之不远,在迷惘中徘徊,在徘徊中裹步难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学校发展上走出“妄自菲薄,缺少教育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误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汲取了当代世界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要求,这是十分肯定的。但也有一种思潮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警醒与警惕,即“言必称希腊”,“外面的月亮就是比这儿圆”,这是妄自菲薄的表现。郧西一中八十年的办学历史,时间给她堆叠了厚实的文化层,将这一文化层细细揭开,坦露出郧西一中人傲然的创业精神、进取精神、群体精神、塑造精神,是我们文化创造、教育革新的宝贵资源。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我们,增强教育的自觉与自信,走好自己脚下的路,决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全盘异化”而失去本真的自我。

教育创新上走出“割裂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辩证统一”的误区。对一所学校而言,深化教育改革要依靠“顶层设计”,要由学校的决策者们制定方案,出台制度,把改革由上而下地推向深入。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但改革却不能仅仅依靠顶层设计。单纯依靠顶层设计的改革思路,注定是要脱离教育改革的实践,注定要割裂学校决策者们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注定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郧西一中全面铺开课程改革自2011年至今已近10年,从零星借鉴衡水、洋思、杜郎口、锡山、安丘经验,到系统学习昌乐、福安模式,都充分说明要学会分担与分享,只有把高屋建瓴,谋划全局的“顶层设计”与源于基层地气脚踏实地的“首创精神”两者结合、实践,才能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力,才能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教育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郧西一中人深深懂得,身处美好时代,当肩负使命,不负韶华,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在奔跑中抵达远方。

(作者系湖北省郧西一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