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815期 >2020-07-08编印

河南淅川县把生态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中,着重发展生态农产品深加工
特色产业护航百姓小康路
刊发日期:2020-07-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2.jpg

 清澈的江水,翠绿的群山,白云缭绕,沁人心脾——如诗如画,这是河南省淅川县的真实写照。
靠山:满眼都是“摇钱树”
    淅川电商产业园里,“黄金哥”正指挥着工人往大卡车上装货,忙得满头大汗。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告诉消费日报记者:“我通过网络销售签订了大笔合同,截至目前,已经超额完成了上半年1000万的销售计划。”
   “黄金哥”叫黄峰,原来在郑州打拼,看到家乡这几年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打工青年回乡创业。懂网络、会策划的黄峰,选定了家乡的毛堂黄金梨作为主打产品网上销售,如今找他的客商络绎不绝。
 淅川县把生态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好短线、中线、长线规划。其中,短线发展食用菌、蔬菜、小龙虾、中药材和光伏及生态助力贷产业;中线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油牡丹等生态林经套种产业。
 老城镇农民刘根太原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根据当地政府出台的帮扶政策,他贷款5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20亩荒坡,种植杏李,套种经济作物,还养了大鹅。当地政府不但全额为贷款贴息,还多次提供技术培训,极大调动了他的积极性。2017年,他一举脱贫,今年干劲更足了,自信地预测能收入15万元。
靠水:一江碧水尽“黄金”
    “北京人都吃上了俺的大闸蟹!”这是淅川县被称为渠首“蟹王”寇元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话中透着自豪和责任。
 寇元钦在马蹬镇寇楼村养大闸蟹,吃着丹江鱼、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大闸蟹个大膏足,乘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获得了北京消费者的认可。目前,他这个养殖基地年收入2000多万元,带动了3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寇元钦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淅川县的“长线规划”,即生态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如何围绕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作出大文章,一直是萦绕在淅川县领导们心头的大事情。
 他们以创建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构建环丹江湖旅游圈,把贫困户嵌入旅游链条精准脱贫。截至目前,淅川县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乡村旅游示范园28家、农家乐500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余万人次,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
靠创意:“凤凰古寨”换新颜
 大石桥乡横沟村的贫困户雷铁红,春节期间收获了18万元旅游“大红包”。原来,在2016年初,当地政府以“凤凰古寨”破题,依托生态环境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横沟村成立合作社,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分红,财政全额贴息,农户吃上了“旅游饭”。
    2014年,中国淅川薇薇新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新敏回家乡,成立了凤凰毛竹种植合作社,除了种植毛竹外,还种植果树。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了当地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佳地。去年“国庆节”,全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当地村民都说是赵新敏靠一个创意唤醒了“凤凰古寨”。
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成主角
 截至目前,淅川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32个,绿色食品基地面积3.7万亩、地理标志基地面积12万亩;78种农产品在北京市21家连锁超市、600家直销店销售,总量过万吨;库区沿线新培育8个新景点、36个示范村,吸引多个高规格体育赛事落户。
 在冷链上,新建大容量冷库12个,30多万亩林果“后顾无忧”;在深加工上,福森集团等抬起“龙头”,发展饮料、香菇酱加工等项目十余个;在销售上,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随着京淅对口协作的深入开展,淅川县越来越多的绿色有机食品伴随纯净的丹江水源源不断送到了北京,渠首“生态农产品”名号逐渐打响,在构筑起库区生态防护带的同时,也使淅川人鼓起了“钱袋子”。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坦承,与省内先进地区比,淅川短板很多,但坚持绿色发展、水清民富这条路不会变。
    (李跃武 陈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