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中国城市总第4690期 >2019-12-30编印

开山筑路促山乡巨变
河南嵩县大力发展交通助力脱贫攻坚
刊发日期:2019-12-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干线公路 - 副本.jpg

2009年嵩县第一条高速公路洛栾高速公路开始修建,“四纵五横”的交通公路网络格局初步形成。.jpg


2012年洛栾高速公路开通,2016年尧栾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嵩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 副本 - 副本.jpg


河南嵩县位于豫西山区,地处伏牛山北麓,九成以上的面积都是山地,山高林密,交通艰难,嵩县是出了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建国初期嵩县仅有公路40公里,目前“六横六纵”的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有2589公里的通车里程;为了改变落后的交通局面,嵩县交通人历经70载,不畏艰难险阻,酷暑严寒,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凿石挖隧、风雨兼程,为嵩县人民的交通事业立下了一座座丰碑;2019年嵩县人民在嵩县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全面脱贫,摘掉贫困的帽子,开创历史新局面,沿着致富的道路向小康生活迈进。

该县下辖11个镇、5个乡、310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拥有人口总数64万,全县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5%,平地很少,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

嵩县位于河南的西部山区,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该县境内有二程故里(程颢、程颐兄弟二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伊尹祠、云岩寺等众多历史文化景观。嵩县是山区林业资源大县,森林覆盖占县域面积六成以上,森林资源保有量居全省第二,同时嵩县也是全国旅游强县,是国家第二批、河南省首批“中国天然氧吧县”。


嵩县交通从困难中一路走来

嵩县九成以上都是山区,建国初期该县仅有公路40公里,镜头记录了嵩县交通历史的发展画面,在嵩县有这样的说法:“大路三尺宽,小路乱石间,出行靠双脚、挑担难换肩”,群众出行走土路,交通运输靠马车,这是对当时嵩县城乡交通的一个真实写照。

据嵩县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嵩县交通)提供的历史资料记载,1956年洛栾公路开通,三级砂石路面,公路里程达到94公里。随后,G311、临木路2条干线公路和陆车路13条县乡公路修通。1970年洛栾公路和G311按三级砂石路面改建,达到晴雨畅通;1972年开始修建渣油路面,其余的道路全部为简易公路,晴通雨阻。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柏油马路,就是就地取材的砂石路,也就是土路。建国初期,嵩县仅有货运汽车一辆,没有货运企业,直到1958年嵩县有了汽车队,全县仅有货运汽车24辆,这是嵩县交通走过的第一个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嵩县公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后,嵩毛路、临木路、南闫公路按三级公路开始修建。1995年,全长72.5公里的陆车路开始硬化,三年时间里共修筑公路121公里,路面全面得以硬化、养护、绿化,公路机械设备也得到相应的发展;1999年嵩县已有公路631.8公里,修建大小桥梁123座,总长度为6384.24米,有316个村通了汽车,汽车3236辆,营运客车102辆,嵩县交通迈过了第二个阶段。

进入新世纪,嵩县交通翻开了新的一页,2003年第一条洛栾快速通道开通,全线8个隧道全部在嵩县境内,开挖隧道、劈山筑路,逢水架桥开通了这条公路,县城至洛阳的行车时间缩短至一个小时。2008年嵩县公路里程达到1860公里,31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随后县域内的20条干线得以硬化和修复;2009年嵩县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始修建,“四横四纵”的交通公路网络格局初步成型,这是嵩县交通人励精图治、不畏艰难险阻取得卓越成绩,他们的步伐依然不能停息,向着新的阶段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后,嵩县交通人加快了道路交通、养护、绿化的步伐,开启了新的篇章。洛栾高速建成通车、尧栾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渑嵩栾高速成功立项,对南车线等9条干线公路改建提升。新修建的道路大库路、九石路,陆浑湖大桥等100多座桥梁,实施通村入组道路800余公里,通车里程2589公里,“六横六纵”的综合交通网络全面形成。全县310个行政村全部开通班线客车。让广大群众实现了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嵩县被河南省交通厅命名为“绿色交通试点县”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嵩县交通历经70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史岁月,用数字和镜头记录着嵩县交通走过的四个历史阶段,几代交通人为了嵩县人民摆脱贫困做出了光辉业绩,立下了一个个时代的丰碑。 (下转C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