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市场总第4684期 >2019-12-20编印

家居卖场“过饱和” 商家“很受伤”
刊发日期:2019-12-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223.jpg

 □ 本报记者 陆 俊 文/摄

 日前,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全国BHEI(建材家居市场饱和度预警指数)数据报告》,根据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BHEI值达到178.06,位于红灯区,建材家居卖场已处于过饱和状态。
    什么是过饱和?就是家居建材卖场明显过剩了。而且这种过剩不是最近一段时间才出现的,已经过剩了多年。早在几年前,中国家具协会相关负责人就曾向记者表示,国内一些城市的家居建材市场已经面临“过饱和”,不可盲目扩大、建设家居建材市场。
    但是那时候的家居建材市场“过饱和”才刚刚出现,行业感受并不太深,没有引起大卖场和商家的注意。不过,随着近些年家居建材市场建设不断扩张,规模、面积越来越大,“过饱和”的情况开始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相关行业机构和管理部门的重视,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建材家居市场饱和度预警指数”,说明家居建材市场的“过饱和”情况已经很严重。 根据该报告内容,在2016年的时候,BHEI值为133.96,虽然处于饱和状态,还是位于黄灯区;2018年,BHEI值已经达到160.98,位于红灯区,全国建材家居卖场进入过饱和状态。而到了2019年,BHEI值仍在上涨,进入持续的过饱和状态。说明就全国而言,建材家居卖场整体过剩情况仍在加剧。
 专家表示,其实很多行业人士和商家还没有意识到的是,家居建材市场“过饱和”带来的严重后果。“过饱和”不仅仅是带来市场人流分散、下滑,卖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入驻商家经营效益的下降,还有对入驻商家的根本性伤害。这种根本性的伤害,就是卖场转型、倒闭,让入驻商家无所依存,所有的投入“血本无归”。
 事实上,这样的伤害已经在发生了。据记者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地发生了多起家居建材市场关闭、转型,对入驻商家没有补偿或补偿微薄的事件,其中甚至包括知名的大型家居卖场。2019年9月份,业内知名的上海吉盛伟邦家具村进行改造,改造后不再经营家具,而是“在原址上打造集产学研一体、产业生态完备、具有领先科技实力的百万方世界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市西科技园’,并同步引入总部办公、酒店公寓、配套商业、邻里中心等功能业态。”
 听起来转型很“高大上”,但是原来入驻经营家具的商家可就惨了。很多商家投入巨资装修店面,获取品牌代理权,这突然一改造,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据有的商家反映,自己投入了数千万元新装修了店面,随着吉盛伟邦的转型,将血本无归。也正是如此,吉盛伟邦的这次转型遭到了大部分商家的抵制和维权,据悉,到目前为止,吉盛伟邦和入驻的商户还没有完全达成清退协议。但是不管怎么协商,商家的损失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吉盛伟邦这样知名的家具卖场为什么突然要转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市场“过饱和”,经营效益不好,竞争激烈,客流上不来,卖家具不挣钱,只好转型做其他。
    可见,家居建材市场“过饱和”,不仅对自身,对商家也带来巨大的伤害。 “过饱和”,已经是一个需要引起各方关注的严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