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新闻总第4662期 >2019-11-20编印

气贯乾坤的“撼天工程”
——记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五周年
刊发日期:2019-11-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马富国

2019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中国的第一》栏目播出重要新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建成通水以来,每天约以1900万立方米的水从陶岔渠首源源不断流入北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第一个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战略性基础设施。该设施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有超过1亿人直接受益。其中,北京居民用水里,南水占首都日供水量近七成。

这是新中国的其中一个第一,也是国家为人民谋福利之初心的具体实证。

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视察黄河,听取了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畅谈国内各重要河流及特点。特别是听过国家水资源分布实情尤其长江支流汉江的情况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翌年2月19日,毛主席又乘长江舰视察长江,再次向时任长江委员会主任林一山问南水北调及其水源地问题。之后,毛主席凭他超强的洞察力,在全国江河分布地图上,把丹江口这个地名用红蓝笔圈上了宝贵的标记。

惜字如金的毛泽东主席,用了个借字。这个借,是对调水方式的定调,是给北方人民的指点,也是对南方人民的诉求,还是为了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祈祷。

因为,汉——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指水。先秦以前,汉是专指银河,如《诗经·大雅·云汉》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经·小雅·谷风之什》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再有星汉灿烂、气冲霄汉等成语,汉都是指天河。天上的银河就称银汉、云汉、天汉。

汉江源于陕西省嶓冢山,流域降水总量304亿m3,总径流量180.6亿m3,流域内实测最大流量(高安站)37769m3/s,属长江最大支流。该支流因为水在夏季的走向与银河一致,所以被视为人间银河而得“汉”名。古人觉得,横亘天空的银河与横卧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汉水,有着天地对应关系,是上天所赐,是老天爷管控的资产。

1958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会议,为实现宏伟目标,毛泽东主席将包括南水北调在内的长江三峡工程交由他最信任的周恩来总理负责。同年2月27日,周恩来总理在“江峡”轮上,选定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为长江流域规划一期工程,并毅然决然将丹江水利枢纽工程绘制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蓝图。1958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批准了丹江口水库开工建设的决定。毛泽东主席当场定夺:“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

1958年9月1日,时任湖北省长、丹江口工程总指挥长张体学宣布工程开工。1959年12月26日,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庆祝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水库汉江截流成功,向包括两万郧阳人在内参加建设的十万大军表示感谢和祝贺。

从开工这天开始,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中央到省市(地区)干部到基层群众,团结一心,同吃同住,肩挑背驮。其中时任省长的张体学纂拳立誓“丹江水库建不好,我死不瞑目”。郧阳人跟随党的号召,投身于当时的丹江大坝建设大军之中,直到1967年11月下闸蓄水,硬借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精神,用心血和汗水建设出亚洲最大的人工湖,谱写出一曲新中国成立后鲜活的神话。时任湖北省第一书记的王任重欣然题诗:“腰斩汉江何须惊,敢叫洪水变金龙。它年更立西江壁,指挥江流向北京。”可见,丹江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坚实基础。

这是超大型的工程,是当时国力羸弱和外扰内患时的毅然抉择所需的惊天气魄及借“银河之水”援北的构想与举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在全国各民族、各行政区都能顾全大局、和谐共处的国度里,这样的大手笔建设工程,这样一种撼天工程才能付诸实施。

为进一步验证“可能”与否,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之后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规划论证,最终于国家实力雄厚、基本条件具备的2002年,再次开工对南水北调中线的筑渠引水工程进行最终实质性建设,并于2014年12月12日通水北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岂止是中国的第一!从设想到行动,从规划到实现,这个跨世纪工程用行动讲述了一个撼天动地的中国故事,再次彰显了中国志气!中国力量!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