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5966期 >2025-04-02编印

灌南“蟹王”宋成伍:领航养蟹产业 铺就“新农人”致富通途
刊发日期:2025-04-02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魏 静 □ 忽 艳

  “新农人”理念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在江苏省灌南县的水产养殖领域,宋成伍的名字家喻户晓。头顶“灌南县规模化养蟹第一人”的名号,多年来,他凭借着对水产养殖的热爱、不懈的钻研精神,在螃蟹养殖领域踏出一条创新致富路,不仅成就了自身事业,更引领着一批“新农人”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从“养殖新手”变身“农技人才”

  3月的硕项湖螃蟹养殖基地热闹异常,一大早就有养殖户前来购买蟹苗。基地负责人宋成伍被团团围住,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有关蟹苗的养殖技术。见记者到来,他见缝插针地与记者聊上几句。

  早年从事水产销售多年的宋成伍,敏锐地察觉到螃蟹养殖蕴含的巨大商机。于是,2009年,他毅然承包20亩蟹塘,满怀憧憬地投身养蟹行业。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技术不过关,加上蟹苗质量不行,他遭遇了重重挫折,其中有两年,亏损加起来超百万元。面对失败,宋成伍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激发了他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他深知,要想在养蟹行业站稳脚跟,必须攻克技术难题。此后,他便踏上了漫长的学习之路,一方面刻苦钻研相关书籍,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亲自前往苏州、常州、高淳等地,向当地经验丰富的养殖户请教,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2018年,宋成伍在行业交流中发现南方养蟹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便多次奔赴南方深入学习,而后将南方养蟹的资深高手请回灌南,对自家的塘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这一系列举措效果显著,改造后的蟹塘每亩利润飙升至6000元—7000元,养殖效益实现了质的飞跃。长期的实践积累,让宋成伍练就了一身“绝技”,他只需一眼,便能精准判断蟹塘的水质是否适合养蟹,还能准确预估哪个塘口能够实现高产,这份经验和能力成为他养殖事业的有力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已成功实现从“养殖新手”到“农技人才”的华丽转身。

  “新农人”的创新思维

  在灌南县,宋成伍作为当地螃蟹养殖的领军人物,其养殖事业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养殖技术的日臻成熟,他的螃蟹养殖规模持续扩张,从创业初期的20亩一路增长,发展到今天的近500亩。如今,他的蟹塘实现了产量的稳步上扬。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宋成伍养殖的螃蟹汲取了硕项湖的优质水源,融合了骆马湖、洪泽湖的水质以及涨潮时涌入的独特水质精华,造就了蟹肉鲜美、口感细腻的卓越品质,在一众同类产品中出类拔萃,在市场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养殖规模和产品品质双丰收的同时,宋成伍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长远的品牌建设领域,充分彰显出“新农人”的创新思维。早在2010年,即便当时养殖业务处于亏损困境,他依然能以超前的眼光,敏锐地意识到品牌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商标进行了注册,为打造独具灌南特色的螃蟹品牌踏出了关键且坚实的第一步。

  为了进一步放大品牌优势,带动更多养殖户共同致富,宋成伍积极牵头,成立了螃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运营管理中,推行统一供种、统一用水、统一喂养、统一技术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把控养殖流程,确保每一只上市的“硕项湖大闸蟹” 都能保持高品质。在宋成伍的精心经营下,“硕项湖大闸蟹”逐渐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宋成伍的成功犹如一颗闪耀的星星,吸引着周边农户纷纷效仿。在他的带动下,灌南县及周边涟水县等地掀起了一股养蟹热潮。如今,跟随他一起养蟹的农户已达200户左右,养殖面积超万亩,占全县螃蟹养殖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螃蟹养殖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养殖过程中,农户们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向宋成伍请教,而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大家。每年6月,进入养蟹的关键时期,宋成伍的电话便成了“热线”。

  在宋成伍的帮扶下,许多农户成功实现脱贫致富。宋成伍有位同学,家庭负担极为沉重,全家七八口人的生计都靠他一人支撑,看到宋成伍养蟹获利后,便也想着尝试。在宋成伍悉心指导下,他第一年便租用100亩地打造成蟹塘,获得净利润约30万元。随后,这位同学持续扩大规模,如今养殖面积已达200多亩,年收入约60万元,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除了在养殖技术上不断创新,宋成伍还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电商销售渠道。借助电商直播这一新兴平台,2024年他开始试水直播来拓展销路,带货的效果立竿见影,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直播的销售额翻了一番。今年,他计划组建自己的直播团队,让灌南大闸蟹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凭借着突出的贡献和卓越的成就,宋成伍先后获评“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连云港市劳动道德模范”“连云港市诚信之星”“灌南好人”等荣誉称号,其工作室还获评“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褒奖。

  宋成伍常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如今,他依然忙碌在蟹塘边。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农人”的创新精神、担当意识和致富梦想,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民的风采,在灌南这片土地上,带动更多的“新农人”成为“兴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