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本系统快捷方便的展现给读者,既保留了传统报纸的独特风格,极大的节省了印刷费用,更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传播范围可遍布全球。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637706
商务合作:010-67604888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将“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纳入发展规划之中。近年来,随着《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全国性政策文件的发布,各地多措并举,全面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湖北省:支持中药研发与院内制剂创新
湖北省药监局印发《全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服务支点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12条措施,包括加大中药研发创新支持力度、鼓励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合作研发院内制剂等。
在研制注册环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加大中药研发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多方协同研发,支持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加强合作研发,建立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指导机制。支持医疗机构制剂向新药转化,为重点品种的注册及生产许可等事项开辟“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压缩药品检验和标准复核时间。加速重大创新产品落地,指导医疗机构规范收集经验方和医疗机构制剂安全性与有效性数据。在生产环节,鼓励质量标准提升,推进企业生产检验过程规范化、信息化。在流通环节,强化经营使用质量监管,提升中药流通便利性。简化备案流程,为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跨省销售提供便利。
安徽省:做好中医药古籍、民间验方挖掘
日前,2025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会上强调,安徽将以创新载体为抓手,拓展深化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开放发展,挖掘“北华佗、南新安”品牌优势,深入推进中药“良方妙剂”行动,做好中医药古籍、民间验方的挖掘与整理工作。
据悉,2024年,安徽省完成编撰并发布《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安徽卷》,查明安徽省中药资源种类3342种,其中药用植物2804种,药用动物475种,药用矿物63种;安徽省道地、特色药材78种,常用野生药用植物389种,中药栽培品种128种。霍山石斛首次被《中国药典》收载。2024年,安徽省搜集特色中医经验方505个,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270个,推动96个制剂品种在31家医疗机构内调剂使用。
上海市:推动名老中医经验数字化传承
近日,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印发《2025年上海市中医药工作要点》。其中提到,推进中医药传承。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名老中医药专家诊疗学术经验数字化整合和挖掘利用,探索海派名医智慧化传承新模式。加强各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优先推荐妇幼领域中医专家建立国家级工作室。持续推动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推进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基层。深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推动传统炮制技艺的传承与应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
积极促进中医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广西近日召开了“中医药+人工智能”事业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要求,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科技创新,完善数据资源建设,并加快中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一是培养既懂中医药又懂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精准性;三是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安全管理;四是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智慧中医医院建设。
广西着力培养既懂中医药又懂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3月18日,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据悉,该研究中心重点建设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开展广西特色诊疗古方文献数字化与知识图谱构建,进行基于大数据的中药成分筛选、复方优化及资源开发与保护,开发海洋中药新药及生物制品,构建AI国际香料市场需求分析与创新应用大模型,开发可提供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建议和中医养生方案的风险评估模型,建设面向中医药数据处理的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和数据平台。同时,还将重点做好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设立人工智能研究开放课题、加强中医药人工智能校企合作、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工作。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