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5964期 >2025-03-31编印

从“单一品类”到“全产业链生态”
一只宠物的“身价”正在重塑消费市场
刊发日期:2025-03-31 作者:  语音阅读:

  “宠物版的盒马鲜生来了,家里的‘毛孩子’也能吃上自助餐。”如果问起上海宠物圈的最新动态,许多养宠人士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在长宁区开出首家门店的“派特鲜生”。这是一家主打宠物现制鲜食、冷藏鲜食、糕点和量贩式零食的超市。店内提供多样自选鲜食及定制加工服务,消费者可让爱宠“堂食”,也可打包带走。新颖的模式使其备受养宠家庭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100多万只宠物狗、超过120万只宠物猫。在宠物逐渐拟人化的当下,养宠人士在宠物方面的消费更加精细,这些围绕宠物日常的消费品牌、服务模式、产业赛道日趋多元化。眼下,上海的宠物经济已延伸到许多普通人意想不到的行业领域,如宠物食品、保健品、服装、智能设备、医疗、保险、摄影写真、定制旅行团以及宠物酒店、宠物红娘、宠物教培、携宠看展、人宠周边产品等。

  从“喂养刚需”到“情感消费”,从“单一品类”到“全产业链生态”,随着宠物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一只宠物的“身价”正在重塑消费市场。

  随着天气回暖,在“含宠量”一向很高的徐汇滨江,来此散步的宠物也换上了精致亮眼的春装——穿蕾丝裙的博美、戴墨镜玩滑板的柯基、打领结的萨摩耶、围碎花围巾的柴犬、坐在宠物推车里的缅因猫,甚至还有爬上主人肩头的松鼠……宠物们身着各式行头。这让人不由好奇:在上海养宠物,每个月究竟要花多少钱?

  “狗粮、零食、衣服、玩具、洗澡、美容、保健品……杂七杂八加起来,每月花销超过一千元。”抱着一条身着蓝色卫衣的长毛腊肠犬,“80后”养宠人李女士给记者粗算了一笔账。据她介绍,因腊肠犬犬种特殊,容易出现脊椎和骨骼问题,日常需补充的保健品不少,如藻类、关节护理片、软骨素、鱼油等,产品均价在一百元到几百元不等。

  像李女士这样精细化养宠的主人不少。据淘宝官方数据显示,宠物保健品已成为爆发趋势类目。例如,冻干类保健品销量同比增长超8倍,鱼油同比增长超9倍,乳铁蛋白同比增长超12倍。

  由于先天体质弱,边牧kelly每月都要在医疗上花费六七百元,肠胃炎、皮肤病等情况反复出现,检查、抽血化验、配药是家常便饭。为此,“90后”主人杜伊然还为其购买了每年上千元保费的宠物保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消费能力增长,传统“看家护院”的养宠逻辑正在被颠覆。宠物被赋予“家庭成员”的身份,即便是衣食住行等生存刚需也逐渐走向精细化,养宠人的消费需求也从“生存型”转向“品质型”。当宠物被赋予情感代偿功能,养宠人的消费决策也逐渐从“性价比”转向“情感溢价”。

  宠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场“情感基建”。当人宠关系重构,宠物经济的蓝海远不止于眼前的消费升级,更指向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支持体系。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