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资讯总第5963期 >2025-03-28编印

“新农人”朱彩云:追“新”逐“智”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刊发日期:2025-03-28 作者:  语音阅读:

屏幕截图_28-3-2025_9342_.jpeg

  本报讯 (记者 魏 静 □ 王若卉)在江苏省东海县平明镇这片丰饶的土地上,有一位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一朵美丽的彩云”的“新农人”——朱彩云。几十年来,她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于希望的田野,致力于水稻生产等农事活动,将匠心融入美丽田园,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成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民的杰出代表。

  倾心于农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东海县平明镇是连云港市著名的粮食大镇,拥有15万亩优质粮田,其肥沃的砂浆黏土及优质水源特别适合生产优质稻米和小麦,是全国首批亿斤粮乡。受身为农技人员的父亲影响,从小在田野间长大的朱彩云对庄稼怀揣着天然的珍惜与敬畏。“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她说。正是这份初心,驱使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平明种粮的道路。

  1993年,朱彩云察觉到种粮的广阔前景,果断辞去农试站的工作,贷款流转了60亩土地,开启了她的创业征程。她打破传统的稻麦两季种植模式,引入大棚西瓜、水稻、小麦的种植,探索出一年三茬的高效种植新模式,使得当地经济效益实现了近一倍的增长。

  “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通过自己努力,种出亩产更高、品质更好的稻子。”朱彩云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穿梭在书桌与田间地头。2014年,她注册创办平明镇彩云家庭农场,专注于稻米优良品种繁育种植推广。凭借科学化生产经营模式、先进的种植技术,彩云家庭农场逐渐赢得了市场认可。

  时至今日,彩云家庭农场种植的面积已经扩大至两千多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400斤以上。

  敢探新路 会种田更要“慧”种田

  “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农民女儿,就应该大胆地去探索,勇敢地去创新。”从未停止学习的朱彩云深知会种田更要“慧”种田。

  为了振兴苏北大米品牌,种出媲美东北大米的健康优质平明大米,她积极探索实践,推出了生产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田间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措施,有力地提升了家庭农场的生产能力。

  2015年,朱彩云又注册天昊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运用农业机械化种植新品种稻麦、搞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尝试水稻机插秧等新技术,极力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插秧、管理等全方位服务。

  为了提高东海大米在全国的辨识度、市场影响力和附加值,朱彩云树立起强烈的品牌营销意识,打造了自主品牌“蔷薇谷”牌大米。该品牌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农产品认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人们对农民种地最深刻的印象。而如今,新思路、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应用,让朱彩云早已摆脱以往的传统耕作方式,体会到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跨越。几年间,彩云家庭农场种出的优质大米从最初的年产销1万多斤,发展到现在年产销几十万斤。除此之外,彩云家庭农场年规模性收入达24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近70万元,并帮助周边近150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致富不忘乡亲 当好群众代言人

  “一人富不是富,带领村民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怀揣着振兴家乡农业的强烈愿望,朱彩云不仅将自家家庭农场打造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标杆,定期召开农户座谈会,传授农业科学技术,开展农事托管,甚至还带领村民实现坐着飞机、乘着高铁去种地。

  随着农场的发展壮大,朱彩云更是积极拓展多种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农场由单一种植向粮食生产、加工、销售链条化模式转型,带动当地20多家稻米加工企业向纵深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富了一方百姓。

  在家庭农场主、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身份之外,朱彩云还肩负着人大代表的重任。根据常年在田间地头的经验,结合百姓诉求,她提出了诸多事关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的相关意见建议,努力成为群众的“代言人”。

  “土地养育了我,百姓选择了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朱彩云表示,生长于农村,发展于农村,她也最关心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的事。在今年2025年的江苏省两会上,朱彩云提交了一份关于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建议,倡导建立集中供养、流动供养、互助养老“三种养老模式”,以解决老人日常生活的燃眉之急。

  朱彩云,这位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农民女儿,超脱传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农”情怀,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全新篇章,激励着更多的新农人投身其中,共同开创属于新时代的农业辉煌。